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恪守“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職責使命,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在“大有可為”中“大有作為”,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恪守“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職責使命,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努力在“大有可為”中“大有作為”,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穩步推進。繼2022年度獲得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爭先進位獎”后,2023年首次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學校黨委書記韓香云說,“職業教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事關民生福祉和人的全面發展。緊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目標任務,我校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才培養中心工作,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保持發展定力,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不斷把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黨建領航,為培育能工巧匠定向
搶抓職業教育“黃金期”,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始終站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秉持“育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辦學理念,著力擦亮“財經底色”,全力打造“糧商特色”,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促進“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
德育增信、智育賦能、體育強體、美育潤心、勞育促行,學校黨委全力構建“人人出彩”和“五育并舉”融合育人體系,緊扣高職類型特征和人才培養定位創新編制“五育圖譜”,從德智體美勞5個維度,梳理15條工作主題主線,明確36個質控點,形成一套具有高職特征、學校特色的學生發展質量標準體系,為實現全面育人指明了方向。與此同時,制定出臺實施意見,進行學生評價改革,促進全面育人、人人出彩。全校上下遵循“五育導航”,著力實施“五育并舉”,建立學生全面發展質量指標,發動師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組織開展“法治夢·法援情”“淮河生態旅行團暑期社會實踐”“愛心發屋助力校園防疫”等系列活動,“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實踐入選省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和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
加強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以“管理創新、服務創優”為目標,創新“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有序有效開展教育教學體系、學生工作體系、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和內部治理體系重構,搭建“技術素養+管理能力”復合型人才成長成才的“生態系統”。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推出分層教學、翻轉課堂、智慧商科,實行課程選修等,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構建專業交叉、管工融合的“1+3+N”“商科+工科”綜合實訓體系,打造智慧商科綜合實訓中心、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實現人才培養從專業分割走向專業融合,著力培養適應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用思政教育為學生鋪就幸福的人生底色,學校黨委高質量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努力用好思政這門“大課”,創樹“融入式”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問題之前。學校的管理思路轉變為服務主導的“疏、導、引”,形成更高水平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職場文化融入校園,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專業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精神追求和職業素養。深耕“翔宇文化”,打造校園文化“一院部一精品”,建設“翔宇網絡思政工作中心”“翔宇思想政治體驗教育中心”,搭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互聯網+思政”育人模式。
“融入式”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大力推動,催生了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豐碩成果。學校連續4次獲評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獲評全國高校樣板黨支部2個,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建設單位各1個;獲評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1項,省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優秀案例1項、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1項;獲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國家級1門、省級2門,省教學名師1人。
精業篤行,為造就能工巧匠賦能
用高質量教育造就高素質人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始終將“師生需求、社會需求”作為改革發展的起點,以“師生滿意、人民滿意”為奮斗目標,聚焦適應性、聚力高質量,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突出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近年來,學校持續打造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深化以“財經”為底色、“技術素養+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跨組織協同、跨院系協調、跨專業協作,大力實施“競賽引領,崗課賽證融通”教學改革,已有“1+X”證書年度試點指標數42個。新增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高職本科“4+0”項目3個、“3+2”項目3個。職業本科專業建設、普職融通加快推進,獲批省第三批中小學生體驗中心1個,申報淮安市中小學生體驗中心2個,高水平現代職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
聚焦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學校持續推進專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優化專業結構,專業與區域產業匹配度達到96%。遴選并建設校級重點專業群5個,專業群招生專業數占招生專業總數九成以上。
圍繞“123”智慧校園體系建設,學校以云計算數據中心“一中心”為中樞,以運維與安全體系、標準與規范體系“兩體系”為保障,以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三應用”為抓手,新建智慧教室、智慧圖書館等重點工程,完成108間智慧教室、可視化教學管理中心、智能資源制作中心等教學場地,實現了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師生信息素養全面提升、智能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深化“三教”改革,根本在于“教師”,載體在于“教材”,路徑在于“教法”,著力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學校連續舉辦三屆“三說”教學主題活動,從“二級學院院長說教學、專業負責人說專業、課程負責人說課程”,到“二級學院院長說規劃、核心專業負責人說專業群、有效課堂項目負責人說實施”,再到“一線教師說‘教書育人’、專業負責人說‘專業育人’、二級教學部門負責人說‘活動育人’”,為教學發展搭建交流思想、傳道釋惑、教學相長的獨特平臺,持續推進有效課堂認證,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顯著提升。
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建設的加強,在該校產生了多方面綜合效應,會計專業躋身省級A類品牌,學生每年完成校內實踐7000余人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3項,獲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一等獎各1項。教師教學科研水平也顯著提升,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高職組“智慧物流”賽項(教師賽)一等獎1項,立項國家教育部門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項,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1門、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出版專著、發表論文頻創新高,授權發明專利、立項省高校自然科學項目等刷新紀錄。
緊盯需求,為輸送能工巧匠拓路
“糧油技術”為行業解難、“電商直播”為鄉村解困、“法律援助”為公眾解惑……緊盯需求,服務社會,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黨委高度重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走出了一條服務區域(行業)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路。連續多年,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近年來,學校著重優化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全面回應和對接區域(行業)經濟發展需要。堅持教學中心地位,深化政行企校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產業鏈、人才鏈、專業鏈、課程鏈“四鏈集成”,打造了會計、金融管理等6個特色鮮明的專業群。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結合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需要差異發展、錯位發展,主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面向長三角,與多家世界500強在內的企業強強聯手,利用雙方優質資源,結合各自專業建設需要,創建高水平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搭建政行企校多方合作平臺,以糧食產業鏈融合多專業人才培養,以糧融商、以商興糧,整合學校商科類專業、智能工程類專業和糧食類專業人才培養資源,服務糧食行業產業發展,打造江蘇糧食行業產教融合體,推動數智化財經人才培養和全國糧商高技能人才培訓。
作為地處淮安的學校,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聚焦淮安市“十四五”規劃,精準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堅持為行業解難、為鄉村解困、為公眾解惑,持續服務地方發展和民生福祉。利用省級科技服務平臺、市級科技服務平臺面向農村、農業、農民開展科普服務,為淮安市糧油飼料企業和省內外部分其他行業中小企業開展人才培訓、產品質量檢測、技能鑒定、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科研研發等服務工作。馬俊博士帶領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長期與相關企業合作開展叢枝菌根真菌擴大繁殖、優配等應用研究,擴大叢枝菌根真菌的應用,研究項目成功入駐學校創業創新孵化基地,已申請2項軟件著作權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
發揮專業特色和人才優勢,學校與政府部門合作成立“淮鏈通”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通過把需求和供應商雙向標簽化分類,幫助企業快速對接適配的供應商,實現產業鏈供需無縫對接;合作成立“江蘇省電商直播培訓基地”,幫助地方13個鄉鎮建設特色農產品直播基地,2021年為當地種植戶線上線下銷售滯銷葡萄、草莓16萬斤。建成江蘇省科技服務平臺1個,開發運維淮安市直銷行業在線服務平臺,服務經銷商直銷員2萬多人,年銷售額1.8億元。
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戰技能,為他們找到了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發展新的端口。學生團隊項目分別獲“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第十二屆“挑戰杯”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一等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江蘇省一等獎,國賽銀獎。2018屆移動商務專業畢業生張財源,創辦了唐宋科技、藝百文化傳媒、森淼科技、鼎慧管理等公司,目前旗下擁有公司數量超過5家,2022年營業額突破5000萬元,帶動就業超200人,被省人社廳評為“江蘇省優秀創業項目”,公司榮獲“全國315誠信企業”“全國AAA級誠信企業”“全國數字視覺科技行業最具影響力企業”“江蘇省科技型企業”等稱號。 鄒瑄
來源:《新華日報》 2023年9月20日 第9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