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貴兩地堅持支教8年多,自己掏錢建起希望圖書室,230多名家庭貧困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得到資助,其中有3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南師附中退休教師孫寧生,8年多來一直在用愛為山區貧困孩子引路。
到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鄉茨營中學學生家走訪
2019年“南京教育好故事”新學年巡回分享活動正在校園、機關、社區中進行。近日,巡回分享團還應河南省濟源市教育局邀請,首次走出江蘇,赴濟源市開展了今年第14場巡回分享會。《南京日報》近日推出“南京教育好故事”欄目,旨在通過一線教師平凡而又閃光的教育故事,唱響南京教育主旋律,彰顯南京教育新風范。
在云貴兩地堅持支教8年多,自己掏錢建起希望圖書室,230多名家庭貧困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得到資助,其中有3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南師附中退休教師孫寧生,8年多來一直在用愛為山區貧困孩子引路。
這所學校名為曲靖市麒麟區茨營中學,是孫寧生在志愿者名單上看到的全國1100所最需幫助的學校之一。學校沒有圖書室,也沒有建圖書室的經費,孫寧生掏出退休金,自己聯系施工隊,還四處籌募書籍。兩萬多冊圖書從火車站到學校,孫寧生一趟一趟搬運。3個月后,茨營中學建起了第一個圖書室,每天借閱量達到近200冊。
與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鄉茨營中學校長商量支教工作
每到吃飯的時候,孫寧生總會去食堂默默觀察,要是看見哪個學生只打飯不打菜,他就悄悄地往對方飯卡里充值。每逢周末,他都會去家訪,許多地方沒通公路只能步行,最遠的寨子來回要走8個小時,可他遍訪了學生的家,沒落下一個地方。
2013年1月,受上海田字格助學機構所托,孫寧生離開茨營中學,赴貴州擔任威寧縣哈喇河鄉河邊村田字格小學校長。
在貴州威寧自治縣哈喇河鄉田字格小學輔導學生
田字格小學位于大山深處。孫寧生剛到那兒的時候,學校尚未完工,面臨平整場地、改造廚房等一系列問題。只要老師們有事,他就去代課;只要一有空,他就去平整操場。63歲的他比大多數村民干得都多。為整修學校的水龍頭,他曾經一天3次被水澆濕衣服;搬運腳手架時,左手被扎了3個洞……6個月后,田字格小學變得操場平整、食堂寬敞、教室窗明幾凈。到了晚上,孫寧生還免費給村民們辦掃盲班,往往下課時已是夜深人靜。
貴州山區多雨,空氣濕度大。孫寧生在日記里寫道:“雨季一來,連續幾天的陰雨、停電,常常使我們吃不上早飯、喝不上熱水、洗不成澡,電腦無法使用,手機無法充電……但是,田字格小學的志愿者們卻沒有抱怨。晚上沒有電燈沒有蠟燭,我們就拾些樹枝在操場上點燃篝火,火堆旁響起柔和的吉他聲。那暖暖的感覺,真好!”
他放心不下的孩子們,真難!妻子滿含熱淚對他說:“一個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難得??!”她毅然把家搬到了曲靖。
從2011年1月至今,孫寧生已在云貴兩地支教8年零9個月。身高近1.8米的漢子,體重只剩下57公斤,而他的希望圖書室已有圖書約4萬冊、雜志5000冊、電腦60臺。8年來,230多名家庭貧困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得到資助,其中有3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
到貴州威寧自治縣哈喇河鄉學生家走訪
在孫寧生的影響下,南京的老師們接過這面鮮紅的志愿者旗幟,遠赴祖國各地;南師附中一屆屆的學生也與曲靖同齡的孩子相互結識、相互學習。至今,南師附中共為云貴兩地希望學校捐助資金10萬余元、圖書幾千冊。
孫寧生說:“支教就像是一捧燭光,亮度有限,但千萬束燭光匯集起來,終能照亮一片天地?!?/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