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靈樹洞”頗受年輕人的喜愛,許多學生都熱衷把心里話說給“樹洞”、寫給“樹洞”。有了“樹洞”,很多同學找到了情緒宣泄的窗口,尋找到一個可以大膽展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小世界”。隨著人...
近年來“心靈樹洞”頗受年輕人的喜愛,許多學生都熱衷把心里話說給“樹洞”、寫給“樹洞”。有了“樹洞”,很多同學找到了情緒宣泄的窗口,尋找到一個可以大膽展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小世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AI)的愈發強大,AI不僅成為了人們在數智時代的得力助手,AI“樹洞”也成為年輕人廣泛追求的新的心靈港灣。AI“樹洞”的流行也讓我們在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了更多啟發。
一些年輕人選擇AI“樹洞”作為傾訴對象,喜歡和虛擬人說心里話,給它講自己的煩惱。這是因為他們可以隨時與虛擬人對話,不用等待,可謂給青少年帶來了十足的情緒價值。但對于AI“樹洞”這個新事物,還需要理性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仍處于高發多發階段,這一方面是社會壓力向青少年層面傳導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表明青少年心理抗壓能力普遍偏弱,社會層面對青少年的心理調節作用有限。許多時候在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和調節時,往往都從大人的視角出發,用成人世界的價值判斷來取代青少年階段情緒的判斷,這就容易讓青少年產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的錯覺,實際上這是心理調節所處的視角不同導致的。借助于AI“樹洞”,青少年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了理解,但AI“樹洞”并不完美。許多樂于和AI“樹洞”對話的青少年,是需要真正意義上的“長大”的,特別是心理上要逐漸適應“社會化”,主動去接納現實中的人和事,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學校、家庭、社會要多方發力、形成合力,通過更多有效途徑拿出更多破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實招、硬招,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情緒價值”。在學校層面,要提升心理健康教師專業水平,特別是早期識別、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力,要善于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知識把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口”前移,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可以求助的“窗口”;在家庭層面,家長不能忽視作為孩子成長第一責任人的身份,要積極和孩子溝通,增加陪伴互動時間,多掌握家庭教育知識,增強孩子在家庭中的幸福感、體驗感;在社區層面,積極聯動多方力量,發揮社會資源的有效作用,建設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工作體系,通過社區活動、心理咨詢等各種形式,讓社區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減壓艙”,主動促進家庭和青少年一同成長,共同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作者錢詣文系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