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名國家級貧困縣考生的自述:高考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們會寧的學生,都是想往遠走的,可能沒有非去不可的大學,但是目標一定是考上,考遠,越遠越好?!?/strong>
201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會寧一中考點門口。
文|王雙興編輯| 胡杰
校對| 郭利琴
?本文約4331字,閱讀全文約需9分鐘
6月7日,高考第一天。
公眾目光聚焦于北上廣深,或是衡水中學與毛坦廠,而在西北,以高升學率著稱的會寧,“戰役”也拉開帷幕。
在中國地圖上,會寧幾乎是一顆落在版圖正中的點,但抵達那里,則需要穿越西北的風塵、砂礫與黃土山。
被黃土山圍繞的會寧縣。王雙興攝
植被漫不經心地趴在地上,祖厲河寬闊的河道里,不足半米寬的河水停止了流動??h城的主干道上,超市、賓館、服裝店排列開來;在路邊餐館里,10元可以吃一份肉餡餃子,5元一碗漿水面。
屬于會寧的標簽,包括“高考大縣”“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地”“國家級貧困縣”,這個位于甘肅中部的小縣城,一度試圖通過前兩者擺脫后者;而當地人則有些驕傲又有些苦澀地把三者聯系在一起:因為貧困,所以把高考當成唯一的出路;因為把高考當成唯一的出路,所以肯吃苦;因為肯吃苦,所以一定程度上弘揚了長征精神。
遇到的會寧學子,很少提及自己的理想,留短發的高二姑娘說自己想當導演,又趕快自嘲地補充一句:“挺不切實際的。”有關未來最多的期待就是“考大學,去遠方”,但“遠方”的指向常常沒有具體的目標,或者是“越遠越好”。
祖輩像樹一樣,扎根在黃土地上,世世代代;父輩像鳥一樣,試著起飛,在他鄉和故鄉遷徙;年輕一代則更像風箏,乘著高考的風飄去更遠的天地,最終與故鄉的聯系,只剩一根若有若無的線。
以下是一位會寧考生的自述。
(一)
6號下午,我爸媽帶我去二中認考場,我被分到了二樓,從門上的小窗戶往里看,教室只擺了三十張桌子,顯得特別寬敞。
補習(復讀)這一年,我們班的教室比那大多了,但是特別擠,因為一個班有120多個人。教室每排坐十個人,中間六個,兩邊各兩個。就算這樣也得坐十多排,坐在后排的同學看不見黑板,就在凳子上放了厚厚的一疊書;他們可能還是看不到,就往前面擠擠擠,所以我們前面地方特別小,座位特別窄,前排的學生后背只能坐得直直的。
在我們一中,一共有6個復讀班,每個班都是120多人,我們被安排在文萃樓上課,那里大教室多,專門留給復讀班。應屆生在另外兩個樓,他們每個班只有四五十人。
補習班人太多了,大家平時自己學自己的,很多人互相不認識的。像我的座位在前面,后面的人我可能都沒見過。有一次我們班組織活動,大家在教學樓下集合,我頭一轉:我的媽呀,后面沒一個認識的。
考生的出租房,房間里只放著一張桌和一張床。 王雙興攝
現在快畢業了,我還是沒把全班同學都認下,所以也不覺得有什么留戀的。在應屆班的時候,班里至少有我們語文老師,有關系特別好的好朋友,那時候真覺得特別舍不得。
去年高考,我的目標至少是一個好的二本,沒想到考試的時候特別緊張,第一門語文的作文都沒答完,所以到后面就沒心情了。最后成績一出,離二本就差了兩分。我應屆班的同桌后來去了北京的大學,高考完我就再也沒敢聯系她。
當時,出成績的前30分鐘,我去拿東西遇到我們班主任,她和我說“肯定能考上”,誰想到就沒考好。所以今天我就特別怕聽見別人和我說“肯定能考上”。不過今年比去年鎮靜多了,補習了一年,按模擬考試的成績看,應該能上一本。
快高考的這個月,媽媽怕我休息不好,從老家過來陪讀,在學校外面租了個房子。房間里光線特別暗,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租金每天10元錢,鄰居都是陪讀的家屬。
6號上午我媽媽陪我去了桃花山,我們一直爬到山頂的保寧寺。那兒的人看我不會拜,就一步一步教我:取香、上香、叩頭,他教一個我做一個,祈禱自己能考上。
桃花山上有很多廟,所以高考前大家會上去求紅布帶。
聽廟里的人說,這叫保帶,保佑及第,系在脖子上保得好。我去的那天人已經很多了,廟里四個角都是人,據說前一天人更多,一天就送出去了兩三千條保帶;更早的時候,還有學校派老師上去,一口氣請走了兩千條。
桃花山的寺廟里,考生家長陪孩子前來求保帶。王雙興攝
(二)
大家覺得我們高考很厲害,其實就是因為窮。因為窮,所以才要考好大學;因為窮,高考就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我們雖然見識不如大城市的,但是能吃苦。
每天早上,我們5點多就起床了,6點進教室早讀,上午5節課,下午4節課,晚自習上到晚上9:30,回到宿舍之后還有一個“夜自習”,從9:50到10:40結束。宿舍11點熄燈,還會有同學在床上打著小臺燈學習,我舍友經常學到12點,他們還有學到一兩點的。
高三樓道里的條幅。王雙興攝
快考試的這段時間,食堂里都是嗡嗡嗡的背書聲,有的人直接不吃晚飯,拿著書去涼亭里背。
我們只放法定假,有時候還把兩個法定假調到一起放。每周的休息時間是周日下午,大家可以用來洗澡、洗衣服、睡覺——或者學習。
我學的是理科,我們同學大多數都學理科。一中有20個應屆班,只有2個文科班;6個補習班里,只有1個文科班。大家都說,理科更好找工作,將來賺的錢也多。
會寧一中的光榮榜,文科只占右面的一小部分。王雙興攝
其實,我們這里的學生,壓力從初中就開始了。整個會寧縣有五所公立高中,一中和二中是最好的,也是最難考的,分數線經常是580左右,比其他學校高一兩百分;當然了,升學率也高。在我們這邊大家都知道,考進一二中,你的一只腳就已經進入大學了。
所以,為了考進一二中,有的同學從初中就開始被家長盯著學習,不好好學習還動手打呢。我比較幸運,小學畢業考得好,領導直接把我招到縣城里的桃林中學,和在鎮上念初中的同學相比,我考一二中的壓力小一點。
不過,初中的時候趕上叛逆期,特別能玩,每天放學和同學跑去桃花山,那里有一個鐵索橋,我們就站在上面使勁地晃,鐵鏈子嘩啦啦地響,簡直要把橋搖斷了。玩了一年,本來想考一中二中的好班,最后進了普通班。
到高中就不敢玩了。初中成績如果落后,多學一會兒就趕上了,到了高中大家都一樣勤奮,你稍微玩一下,就被丟下一大截。
6月6日最后一節晚自習,我們班特別吵,校領導突然站在門口,和我們說:“高中最后一個晚自習了,你們還這么吵?!比缓竽悴挛覀兪窃趺椿卮鸬?,好多人一起說:“就是?。 币郧靶nI導這么一說,我們都是靜悄悄的了,可能是平時太努力、壓抑太久了,這次我們班竟然都“頂撞”了,然后他就一句話都沒說就走了。
會寧的家長都特別支持小孩念書,借錢都要供出去。他們那一輩的人沒怎么上過學,要么種地,要么打工,窮怕了,所以一定要讓小孩上學。
在學校,我們有時能拿到一些社會資助,老師說,那些大城市的人之所以資助我們,是因為他們只要到了會寧,家長說的是:“無論多窮都要(把孩子)供出去。”
(三)
我家在黨峴,離會寧縣城不到50公里,但是因為路不好,要坐將近兩個小時的班車。以前,村里一直是土路,遇到下雨天就特別難走,差不多到我上初一那年才修了公路,結果這兩年路壞了,還是特別難走。
我家有五個小孩,我是老大,最小的弟弟妹妹還在上小學,另外兩個一個初中一個高中。小學和初中不怎么費錢,就是上了高中費錢,尤其是我們補習班,學費一學期就要2800,加上生活費和資料費,我那天算了一下,一年下來,差不多花了有一萬二。
會寧一中旁邊的山坡上散落著民居,里面大多住著陪讀家庭。王雙興攝
為了供我們上學,我爸媽天天叫嚷著沒錢。我媽小時候家里窮沒上學,不識字,加上要照顧小孩,所以一直沒出去打工;我爸也不喜歡到外面去,而且要留在家里陪我奶奶,所以也沒出去。家里的開銷全靠種地,玉米小麥自己吃,種些洋芋賣錢。
土地分旱地和水地,人家水地可以有黃河水灌溉,能種西瓜啊、樹苗之類的,我們家的是旱地,雨水灌溉,靠天吃飯。有時候下雨特別多,種子都發霉了;有時候又一直干旱,地里什么都不長。
我爸在鄉上做過一段時間的小生意,收洋芋。不過這兩年生意不是很好,人家說污染環境,好多工廠都關門了,所以我爸經常收了洋芋賣不出去。所以我爸就想著我趕緊畢業考大學了,然后把我弟啊我妹啊接濟一下。
我家養了兩頭豬和兩頭牛,豬用來賣,牛用來耕地?,F在有機器,但是我爸說不好使,還是人力的好。爸媽快五十的人了,還要一直干農活,他們說,再苦再累也供我們上大學,讓我們過上好的生活。
高中四年我都沒買過衣服,好像一直都沒長個子,所以穿的還是初中時候的衣服。正規的店里面那個衣服價格特別高的嘛,像私人的店,我又感覺他們胡亂要價,我也不喜歡講價,所以我就不買衣服。
平時放假回家,雖然我是老大,但是家里的小事情,他們都不會讓我做,就讓我專心寫字(學習)。多數時間我在學校,家里的活也幫不上,只有每年暑假幫忙割麥子。
割麥子特別苦的。夏天太陽毒,直直地曬在黃土上,天是熱的,地也是熱的。就算是裹頭巾或者戴帽子,最后還是被曬得很黑。一天下來,又熱又累。所以對我們來說,軍訓暈倒是不可能的事。那時候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考出去就不用干農活了。
我們班上很多同學和我一樣,是從農村來的,大家都受過苦,吃過苦,知道高考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不用老師和爸媽催著,我們自己就知道好好學。
我們村是一個小村,只有8戶,都是我家的親戚。親戚家的哥哥姐姐幾乎全都考學出去了,最差的也是二本,現在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新疆,還有的在蘭州和白銀。
我們農村的年輕人,學習好的都會去念高中,稍微差一點的去上職業高中,實在不行的,就去打工。我聽說有的女孩十八九就結婚生孩子了,還聽說有人35歲就當了婆婆。
我不想過那樣的生活。
(四)
高三每個教室外面的墻上都會貼夢想卡片,有人想去廣州,有人想去武漢,還有人想去北京或者天津。等高考完,如果分數夠,我想去浙江或者新疆。
教室墻上貼著的夢想卡片,上面寫著學生們的理想大學和人生格言。王雙興攝
親戚家的姐姐說:“來蘭州吧,我還可以照顧你。”但是我不想去蘭州,不想在甘肅了。還有哥哥姐姐在新疆,我查了一下,因為新疆偏僻一點,所以石河子大學雖然是211,但是分數不是很高,我可能會把第一個志愿報到那里吧。
不過我心里最想去的是浙江,我在書上和電視上看到過,特別喜歡綠水青山的地方,想出去轉一轉,看一看,開開眼界。
我們會寧的學生,都是想往遠走的,可能沒有非去不可的大學,但是目標一定是考上,考遠,越遠越好。家里太窮了,沒有人愿意回來。
校長開會時也和我們說:“目標定成北大,就能考一個浙大;目標定成浙大,就能考一個蘭大;目標定成蘭大,就能考一個西北師大。定得越高,拼得越努力。”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會師中學考點,家長們等在校門口。王雙興攝
高中這三年,學校領導經常給我們開動員會。他們講話的時候,我們要么看書要么聊天,一般不聽的。不過我喜歡聽校長講話,人家講話就是講以后的生活的,說“等你們上大學了”、“等你們有男朋友了”什么的,學生特別愛聽。
有時候升旗儀式結束后,我們會看一下在講話的是誰,如果是外面來的,我們就抬起頭認真聽??赡苁且驗榇蛐牡桌镒员鞍?,感覺外面來的人都特別有氣質。
年初的時候,韓寒在網上說退學是很失敗的事情,不值得學習。班主任把韓寒發的整篇文章給我們讀了一遍,里面寫:現在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公平的。
那天班會老師還說了特別多,什么“很多比你們有天賦的人比你們更努力”、“很多官員、明星的孩子都在好好學習”之類的,還說當年被韓寒動搖沒參加高考的人,現在都特別后悔。同學們在底下就說:“我們才沒那些人那么傻呢,還是得念(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