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招生入學工作的薄弱處、問題點。
4月11日,教育部宣布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4)(以下簡稱專項行動),稱將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鉤、關聯的收費行為,從優化招生入學政策措施、嚴格規范招生行為、強化招生信息公開、優化招生入學流程、保障特殊群體入學五個方面提出多項舉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譚霞指出,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規范義務教育招生行為的政策文件。2014年開始深入推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指導各地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目標要求,合理劃定公辦學校招生片區。2019年進一步強調“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2023年,《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相繼出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發現,還有一些現實問題有待解決。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牛楠森舉例稱,某些地區尚未形成完善的招生入學政策,學校的劃片招生范圍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新建學校招生范圍和新建小區對口學校劃分工作機制有待完善,民轉公學校劃片招生政策或過渡期政策尚未明確;一些高校、科研機構附屬義務教育學校還未全面納入屬地招生管理、實行統一招生政策;一些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外語藝術體育類辦學特色學校特殊類型招生,在資質審核、監督備案、信息公開等方面還有待規范;高層次人才等特殊群體子女教育優待政策缺乏明確的實施依據、范圍、要求和程序;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尚未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招生錄取程序亟待規范。
專項行動在重點任務中提出,嚴格規范招生行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照中小學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規定,針對招生入學重點環節,對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開展全面排查,堅決糾正各類違規行為,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其中,重點包括中小學是否將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文化課考試結果、培訓證書以及學科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參考或依據;是否收取或變相收取與入學掛鉤、關聯的“捐資助學款”“共建費”等;是否以高額物質獎勵、虛假宣傳、口頭承諾或簽訂錄取承諾書等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是否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測試面試等;是否存在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行為;中小學是否設立或變相設立重點班、快慢班,以此名義掐尖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是否違規跨區域招生,以借讀、掛靠等名義變相違規招生并進行亂收費。
專項行動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加強信息公開,增加招生入學工作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重點包括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是否提前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公布轄區內每所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政策、劃片范圍、報名條件、招生程序等群眾關心的重要信息;是否建立響應機制,指導區域內熱點中小學校對社會和家長關心關注的問題及時予以回應、面向公眾公開聲明;是否建立專門的招生入學熱線并向社會公布,暢通政策咨詢、舉報申訴等渠道。
上述兩位專家表示,專項行動的出臺,直擊招生入學工作的薄弱處、問題點,有效推動中央加強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管理工作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