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24日訊(通訊員 沈蕾 記者 萬凌云) 在大學校園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懷揣著夢想和熱情,踏入了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天地。然而,就像小艾(化名)的故事一樣,有些...
揚子晚報網5月24日訊(通訊員 沈蕾 記者 萬凌云) 在大學校園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懷揣著夢想和熱情,踏入了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天地。然而,就像小艾(化名)的故事一樣,有些同學卻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境,心理問題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他們原本燦爛的青春。
5月23日,記者從鎮江市精神衛生中心(又名鎮江市五院)獲悉,小艾今年剛上大一,卻已經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她與班級和宿舍同學經常因為一些日常瑣事鬧矛盾,感覺被孤立,學習上也壓力重重,為了實現父親對自己出國留學的期望,盡管自己每天非常努力學習,參加各種競賽,但仍然拿不到獎。小艾感覺自己孤獨、無助,總喜歡回憶過去,對未來沒有信心,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還萌生過傷害室友的想法。
鎮江市五院
小艾的困境,是多種因素交織而成的。痛苦的成長經歷讓她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不會隨意表現自己真實的感受,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形成了爭強好勝、自私偏執、多疑、追求完美的個性。認知偏差讓她堅信自己被寄養是因為父母的偏心,每次與室友發生矛盾,就固執地認為是室友們故意刁難自己,還背著她跟別人說壞話。
人際交往能力的缺陷讓她不懂得如何與同齡人相處,一不順心就發脾氣,同學們都盡量遠離或回避她。在被這些心理疾病困擾之下,她甚至有了輕生的想法。不得已,走進心理衛生中心尋求心理綜合干預。
在專業心理醫生的指導下,經過綜合干預2個月,小艾告訴醫生:“心情好多了,最重要的是,感覺自己并不孤單,有深愛著自己的父母,有關心愛護自己的老師,還有無私幫助過她的同學。”
她還跟父母和老師承諾:“今后自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會自尋短見,一定會勇敢地面對并戰勝困難,世界是有愛的,生活是美好的。”
院方介紹,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它往往表現在學生的生病、休學或矛盾沖突中,這很可能是學生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外在表現。大多數學生不會積極主動尋求外界的幫助。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往往都有復雜的家庭背景和社會原因,而且其負性情緒持續時間較長,積累的心理問題多,解決起來很棘手。
院方呼吁社會多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老師們要做好持續監護和長期咨詢干預的準備,對一些學生情況的摸排、咨詢、干預、追蹤、治療和監護可能要一直延續到其大學畢業,才能保證他們能以健康的心態步入社會,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干預過程中,請學生家長和學生朋輩參與干預,對來訪者施加積極影響,很有必要。總之,要充分利用和調動一切因素和力量形成有效的干預合力,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我們一起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為他們的青春保駕護航。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在大學這個美好的舞臺上,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擁有健康、快樂、充實的大學生活。”院方心理衛生專家表示。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