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冬妮關注青少年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今年,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冬妮關注青少年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高校的一線教師,她認為青年學子整體上具有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但不能忽視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當下,“脆皮大學生”也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冬妮。 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教育不是一個淘汰和篩選的過程,它關乎每個家庭和每個孩子一生的命運,除了飽滿的愛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和藝術。”李冬妮認為,當前青少年普遍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但正因如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才更要放手給青少年更大的成長空間,不要投入過多的關注、甚至異常的關注。“放手不代表放任不理,更不是漠然置之。可以保持注視,但不要隨時隨地準備著沖過去把他們摟在懷里或者替他們出手。”教育不是“看孩子”,“要讓青少年在被關愛的同時,也能讓他們自己成長,而‘關注’和‘放手’之間的微妙尺度就能夠體現教育的智慧和藝術”。
“希望學校、家長和社會允許并鼓勵青少年自己經歷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酸甜苦辣。我們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時候并沒有被投射那么多的關注,但這恰恰也給了我們一個鍛煉強大內心的機會和空間。”同時,李冬妮認為,要關注教師群體和家長群體的心理健康,給予更多的輔導和疏導,“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長和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