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學習環境,新型的教學模式,現代的教育制度,是智慧教育的三層境界。”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數字時代的智慧文明應惠及全球每一位人……”2月14日下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智慧教育發展評價平行論壇在北京召開。
教育部副部長陳杰在致辭中提出三個倡議:共建學術研究網絡,以積極有效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凝聚智慧教育及其評價的國際理念共識;共享實踐探索經驗,在互學互鑒中促進全球智慧教育實踐創新,實現全球智慧教育的命運與共;共創良好發展生態,共建智慧教育的相關通用標準,實現對智慧教育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一體化的監測分析。
“智慧教育的核心是使學生獲得美好的學習發展體驗”
“智慧教育是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其核心價值是使學生獲得美好的學習發展體驗。”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認為,智慧教育引領教育數字化轉型“悟道”,其持久健康發展有賴于深入研究以發現生態化學習新規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主任張民選基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球觀察,指出智慧教育有四大共性,其中包括各國政府、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爭先恐后投入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變革技術的迭代前行是轉型進程中的顯著特點;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政府都進行了多輪次的戰略規劃布局等。
此外,他指出,建設教育數據庫(如日本)、數字化內容生產、多渠道籌措資金(如歐美)、關注教師能力建設,是國際上發展智慧教育的特點。“疫情過后網課結束、師生返校,揭示出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把數字技術與教師功能結合在一起,讓人機產生互動,讓技術產生融合,這是最重要的。”在談及智慧教育提升教師能力的特點時,張民選如是說道。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培杰則從教育環境、課程教學、教育治理、人才素養四個方面總結出智慧教育的特征。“在過去,一個老師,一群學生,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基本構成了熟悉的教學環節;如今,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使得智慧教育更加適應現在和未來。”他表示,智慧教育提供了泛在智能的學習空間(即組織教學的時間地點更加靈活有彈性)、普遍適切的因材施教、精準智能的管理服務和變革創新的時代新人。
在未來,智慧教育可圍繞劃時代特征和內在規律、數據驅動的教育治理范式、數字技術賦能的人才培養模式、智慧教育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開展重點研究。
智慧教育如何向好發展?
論壇后半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凱分享了關于智慧教育評價的幾點思考。他認為,智慧教育應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堅守育人本位,智慧教育要培養適合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二是堅持公平性原則,豐富學習資源,建設隨時隨地開展教育學習的空間;三是堅持整體性原則,把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學段貫通起來;四是堅持個性化原則,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充分利用技術優勢豐富教育場景、釋放學生發展潛力。
對此,張永凱歸納出五條實施路徑,分別為整體革新教育理念、促進育人模式變革、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建立依法治教的智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終身學習體系。
“智慧的學習環境,新型的教學模式,現代的教育制度,是智慧教育的三層境界。”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圍繞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發表意見,他提到,學習效果、辦學效率、數字化資源及工具的效能,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知識生產力、人才培養系統分別是三層境界的具體體現。
一體化、交互化、智能化、個性化,這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馬曉強對智慧教育進取之道的思考。他談到,創新與守正是智慧教育評價研究的兩方面目標;規范與實證,是智慧教育評價的探索實踐。“教育的智慧來自于鏈接,教育活動本質就是交互,且技術始終是推動教育變革的核心動力,因材施教是我們共同的教育理念。”馬曉強認為,智慧教育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找平衡,以全民素養提升為目標開創數字時代的人才培養格局。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