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論壇旨在交流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及經驗,推動高等教育支撐體系的重塑和再造,服務世界高等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
2月14日,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主題為“數字變革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高等教育平行論壇在京舉辦。該論壇旨在交流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及經驗,推動高等教育支撐體系的重塑和再造,服務世界高等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
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論壇向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高校、企業等利益相關者發出倡議,希望各方團結起來、共同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發展,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重塑數字化育人新范式,培育高等教育新形態。
中國首個慕課平臺匯聚全球6200余門優質慕課
數字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中國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形成在線教育等數字化政策支持體系。高等教育數字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設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深入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掀起了一場“學習革命”。中國連續三年舉辦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發起成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搭建起慕課與在線國際交流合作新機制、新平臺,為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2020年,由清華大學發起,來自六大洲14個國家的17所大學與3家在線教育機構共同創立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搭建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溝通交流平臺,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論壇上,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斌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三年來慕課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成果。他表示,2013年,清華大學明確將在線教育作為面向未來的戰略部署,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設慕課420余門,并發布中國首個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多年來在數字化、智慧化教育的轉型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前,“學堂在線”匯聚了全球6200余門優質慕課,課程覆蓋幾乎所有學科門類,注冊用戶數已超1億人,服務了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共享。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向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高校、企業發出構建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體的倡議,楊斌認為,此舉能夠推動國際高校間的文化交流和教育資源共享,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面向未來,清華大學以及中國高校將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攜手,推進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以數字化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楊斌說道。
新技術并非“洪水猛獸”, 高校專家探討ChatGPT對教育的挑戰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美國、墨西哥、新加坡、南非等政府代表、知名高校校長、數字教育專家、著名企業代表等圍繞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教育治理體系、數字化時代人才培養和教師發展等話題分享了高等教育數字化實踐經驗與思考。來自全球近3000位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高校和在線教育機構的代表和嘉賓,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參加大會。
提到科技,當前,由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研發的通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較強應用能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大會上,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也在主旨發言中提出了思考,他表示,ChatGPT軟件的功能就是用AI的方法自動地產生指定命題的“論述文”,“給它一個題材,它就能夠產生一個看起來相當不錯的論述文,其所產生的效果會對傳統教育的方式給予一定的挑戰,這是我們需要積極探討的問題。”姚期智說道。
高校教授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在2013年開始要做慕課時,對很多教室里的老師來講好像災難來了,當時我在一次論壇上發言的主題就叫做‘是洪水猛獸,抑或濟世仙丹’,十年快過去了,關于慕課,我想對于學習者而言,‘濟世仙丹’基本成立,洪水猛獸并沒有到來。”清華大學教授、電機系黨委書記于歆杰認為,慕課實際上是在迫使一線教師不斷尋找挖掘自己在課堂里的核心生命力,“如果我們說ChatGPT是一場革命的話,它革的不是一線老師的命,而是在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命,老師在課堂中把知識完整地講出來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下,通過交互幫助學生發現瓶頸、分享感悟、解決困惑日漸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活動。”于歆杰說道。
在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副院長嵩天看來,ChatGPT是一個大型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其更多體現了已有的內容邏輯及人機交互功能。他認為,這類智能平臺對教育教學有正面的意義,是學習者在未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補充,但不是全部。嵩天認為,未來學習將是主動、沉浸、個性的,在確定目標下,技術將適應不同學習場景,通過智慧學習空間讓數字化內容充分發揮效能,“大量高質量的課程資源是教育數字化的前提,未來技術應更好地利用供給側資源,增強學習者學習效率,讓學習變成一種更有趣、更舒適的體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