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與詩歌的互文關系由來已久,許多中外詩人、藝術家都曾對此進行探索。“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大眾的幸福乃是我們的目的。/團結就是力量,熱情才有智慧/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當舞...
現代舞與詩歌的互文關系由來已久,許多中外詩人、藝術家都曾對此進行探索。
“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大眾的幸福乃是我們的目的。/團結就是力量,熱情才有智慧/年輕的朋友,讓我們走在一起”,當舞蹈家侯瑩以行吟詩人的形象讀出波蘭詩人密茨凱維奇詩歌《青春頌》片段時,舞者肖智仁、妍少賓、昌立軻在布雷戈維奇的音樂中舞出了青春的激情與風采,全場觀眾受到了感染。5月4日,“你的身體,你的光線:現代舞在詩歌里的回響”跨界藝術活動在廣東文學館舉辦。著名舞蹈家侯瑩、詩人黃禮孩攜手智仁實驗劇場,為一百五十余位觀眾帶來了一場舞蹈與詩歌交融的藝術盛宴。
活動以黃禮孩創作的詩劇《水流云在:魯迅與廣州》選段來開篇,侯瑩作為這個詩舞劇的藝術指導,提供了點子,智仁實驗劇場的舞者們通過細膩的肢體語言,深入挖掘魯迅復雜的精神世界,與廣東文學館“魯迅家”展覽廳形成呼應。青年書法家傅彥賓選取黃禮孩“天空”“他們同時凝視到一顆星”“未來”的詩句書寫。在三幅放大的書法作品之下,智仁實驗劇場呈現了這一意象,舞者一會兒踩著云朵,不時自身又成為流動的云彩,詩歌與當代舞蹈一下子融合成情景劇,令讀者領悟到從詩歌演變過來的二度創作之美。
現代舞與詩歌的互文關系由來已久,許多中外詩人、藝術家都曾對此進行探索。現代舞創始人之一、美國舞蹈家瑪莎?葛蘭姆將舞蹈視為“身體的詩歌”;德國著名現代舞編舞家皮娜?鮑什直言自己深受詩人里爾克詩歌的影響。此次活動,正是對這一藝術理念的延續與創新,就連技巧展示這個環節,智仁實驗劇場的舞蹈家做現代舞放松技術時,也充滿了詩性。作為中國第一代現代舞蹈家,侯瑩曾參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編舞,其“回到身體原初狀態”的藝術理念受到廣泛認可。也許是受到現場活躍氛圍的感受,侯瑩即興演繹葡萄牙詩人佩索阿的《你所不是的那個你多么美麗》,肖智仁在侯瑩舞蹈的瞬間朗讀了這首詩歌,他們一起完成雙重的身體敘事。“你的身體是另一個人”,侯瑩抓住核心詞語,在腳與手的身段語言轉換里,形成自我禁錮與解放的悖論性律動,完成“身體主權”的讓渡儀式,從而將身體化作流動的辯證詩行,在身體“囚禁”與“綻放”的張力中完成“你所不是的那個你”的文學詮釋。
“侯瑩、肖智仁等舞蹈家現場吟誦,用舞姿演繹詩歌。詩人黃禮孩引領觀眾沉浸于即興讀詩的奇妙氛圍。當全場齊聲朗誦葡萄牙詩人佩索阿的《你所不是的那個你多么美麗》,文字的力量與溫度在空氣中流轉”,觀眾李娟在活動結束后表達了她的觀點。互動環節成為全場亮點。在舞者的邀請下,30余位觀眾來到舞臺中央,與全場觀眾共同讀詩,詩的眾聲喧嘩,如繁花盛開。他們以身為筆,以詩為墨,與舞者一起即興共創,將抽象的詩句化為具象的肢體語言,演繹了詩歌語言帶來身心的飛揚。
“當代詩歌與現代舞,就像是風吹入竹林,竹林隨風搖曳,光照了進來,那美的瞬間被看見。我想,詩歌與舞蹈的交織,就是風入林的意象產成,一如月亮與潮汐的呼應,內在的張力就是美學。詩通過舞讓我們感受到身體的變化,而舞以詩來書寫則喚醒五官的存在,詩歌與現代舞是各自平行的,但又相互在命運的暗處交織出光來。”黃禮孩說。
在藝術對話環節,當被問及舞蹈如何表達文學時,侯瑩以“身體即宇宙”的觀點,闡述了舞蹈與詩歌能量交融的奧秘。為了讓又喜歡文學也愛上藝術的觀眾有更多深刻的體驗,舞者肖智仁在侯瑩的講解下,做了生動的示范。甚至,侯瑩親自呈現了自己的舞蹈技巧,把個人多年的探索帶給觀眾,觀眾直呼“干貨”真多。以至于,媒體人張丹萍在朋友圈說:“每次參加禮孩的活動都很感慨,在其他場合和人討論詩歌、現代舞、呼喊、反省這些詞都會很尷尬。這次活動給了大家大聲讀詩、大膽跳舞的機會。從活動現場看,當舞臺布置在人群中,每個觀眾都離藝術很近,就會發現,沒有什么所謂小眾的藝術,只要是美的、真誠的,就是能被普通人理解的。”
通訊員:王玥 蔡浩銓
攝影:游堅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