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公示3個半月后,近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國家杰青最終評定結果出爐,共有296人榜上有名。和過去多年均僅有1至2名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選被淘汰不同的是,今年“破天荒”的有4人未能通過評審委員會的終...
在距離公示3個半月后,近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國家杰青最終評定結果出爐,共有296人榜上有名。和過去多年均僅有1至2名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選被淘汰不同的是,今年“破天荒”的有4人未能通過評審委員會的終審,數量創了歷來新高。
杰青,其全稱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簡單理解就是國家出錢扶持優秀青年學者(45周歲以下)開展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目的在于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雖然入選杰青的項目能獲得不菲的經費資助,但其更大的意義在于申請者的學術水平得到了同行的認可,每年的杰青評定也成了各大高校師資水平角逐的舞臺之一。
那么,今年這296名杰青中,哪些高校有更好的表現呢?以下是筆者依照入選者所在單位,整理出的各高校入選人數排名(僅1人的高校未做統計),一起來看看吧!
1、北京大學杰青入選數遙遙領先
透過上述榜單不難看出,北京大學今年以22個杰青的優異表現高居第一名,領先第二名的清華大學8人之多。而在一年前,排名榜首的是18人的清華大學。
緊隨清北之后的依然是“華東五校”,其中,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有11人入選,并列處于第三位;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別有10人和8人上榜;上海交通大學今年則稍顯遜色,僅有5人,不過此成績與2018年持平。
此外,今年有5名杰青以上的高校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和同濟大學。4名的高校有北京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和中山大學。而去年還處于并列第六名的武漢大學,今年只入選了3位,是掉隊較多的第一方陣高校。
2、以深圳大學為首的“四非”高校表現不俗
在“四非”高校方面,有3人入圍的深圳大學無疑表現最為驚艷。從數量上看,這已經完全是985大學級別了,也難怪深大有較高的呼聲入圍下一輪“雙一流”。有出色成績的還有2人入圍的山西大學,該校近日剛剛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是被整個山西省寄予厚望的高校之一,期待能夠躋身名校方陣。
大連工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燕山大學等十余所“四非”高校均有1人的斬獲,當然這與杰青擴軍到300人有不小的關系。
3、“西哈”兩強表現不盡如人意
頗感意外的是,西安交通大學今年僅有2人入選杰青,哈爾濱工業大學則只有可憐的1人。尤其是哈工大,2018年入選數(4人)還高居并列六位。
除了“西哈”兩強外,其實地理位置不占優的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高校,近年來在杰青上整體表現“慘淡”,這與這些高校在吸引優秀青年學者的投入力度有莫大的關系。就拿深圳大學為例,地區和學校經濟優勢明顯,引才開出的條件誘人,自然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優秀青年科技學者。
當然,無論是哪所高校的杰青,只要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出國際尖端的成果,受益的將是整個國家。期待這296名杰青在豐厚科研經費的保駕護航下,能勇攀科技高峰。對于各大高校在2019年杰青上表現,你怎么看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