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記者在南京舉辦的2025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啟動大會暨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成果交流會現場看到,一批由中國研究生們參與完成的創新實踐成果驚艷亮相。現場600余位高校師生、企業代表和地...
靈巧肌電假肢手、康復手套、微針機器人、微小型仿生機器魚……5月16日,記者在南京舉辦的2025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啟動大會暨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成果交流會現場看到,一批由中國研究生們參與完成的創新實踐成果驚艷亮相。現場600余位高校師生、企業代表和地方政府負責人共同見證了一場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
在創新實踐成果展區,一款由東南大學團隊研發的“柔性康復手套”吸引眾人駐足。這個曾在2023年“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斬獲一等獎的項目,如今已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開展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顯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該康復手套能夠實現屈曲和伸展的雙向運動,并具有主被動及鏡像等多種訓練模式,未來也將結合腦機接口技術開發新的手部康復機器人產品”。團隊負責人、東南大學博士生厲葉邊演示邊介紹。
同樣亮相的,還有東南大學宋愛國團隊研發的靈巧肌電假肢手,東大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胡旭暉說,“這款產品面向助殘康復重大需求,突破了假肢手機構設計、肌電信號解碼、假肢感知反饋三大關鍵技術。”靈巧肌電假肢手曾在 2024年全球輔助技術奧運會上,一次性完成提重物、精細抓取、盲盒操作等10項高難度任務,最終以 90 分的成績榮獲大賽“上肢義肢”組冠軍。
記者了解到,現場還有142項來自全國高校的一等獎獲獎作品集結亮相,120項優秀作品進行現場展示,展示項目均為與江蘇省主導產業相關、有意在南京孵化并具備孵化潛力展示前沿創新成果,涵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多所高校。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說,“成果展現了研究生教育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產業升級中的積極作為,也生動詮釋新時代研究生群體的時代價值和社會擔當。”
16日下午,在“面向未來產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主題研討會上,一場關于人才培養的思維碰撞悄然展開。研究生司領導、發改委推薦專家、卓越工程師聯合體代表、企業代表以及高校代表圍繞主題深入探討。在教育、科技、人才 “三位一體” 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與會者聚焦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和《學位法》實施,就如何精準對接未來產業需求,優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關鍵問題各抒己見。
由東南大學發起的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已成為系列大賽中參賽人數最多、參賽地區最廣、涉及學科門類最全的研究生創新實踐主題賽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競賽育人的“數模范式”。“學校將繼續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前沿,倡議發起研究生智能建造創新大賽,將系列大賽作為研究生服務強國建設的練兵場,以高質量研究生教育助力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說。
“要努力把大賽產生的豐富創新成果轉化好、運用好,實現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個研究生教育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區域發展的示范樣板。”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說。
通訊員 孫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攝影 劉莉
校對 石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