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三個創新案例入選“15分鐘教育圈”榜,探索并實施了“15分鐘教育圈”建設。其中,玄武區在“雙減”政策背景下,以公益教科文體場域或空間為實踐資源,開發覆蓋全區多層級、均衡化的資源圈,...
近日
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公布
我市
三個案例榜上有名
入選數量全省第一
一起來了解這些創新做法吧
“15分鐘教育圈”提升課后服務品質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
玄武區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積極探索推進“15分鐘教育圈”建設,有效破解課后服務提質面臨的“能去哪”“學什么”“怎么學”三大堵點。
全域協同,優化“15分鐘教育圈”資源供給。將學生走出校門、步行約15分鐘可到達的公益性教科文體場域或空間,作為學生課后實踐、體驗的教育資源加以整體開發與運用,梳理區內60個科技、文博等資源場館,形成覆蓋全區多層級、均衡化的資源圈,并上線“15分鐘教育圈”智慧地圖。將“15分鐘教育圈”納入民生實事,建立協調機制,促進相關單位、部門職責履行,資源有序對師生免費或優惠開放。
多向聯動,拓展“15分鐘教育圈”實踐場景。形成“紅色教育”“親近自然”“行走都市”“文博閱讀”“職業體驗”“科教研創”六大實踐圈層,實踐活動與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及特色發展相融,實現一圈一主題、圈圈有風景、層層有場景。
科學實施,提升“15分鐘教育圈”育人效能。采取“雙線并進”的實踐模式,加強區、校兩級課后服務實施專業指導,突出學校實踐智慧,建構實踐育人課程,打破課程界限、學科壁壘,創造性地開發校本課程,設計項目式學習、跨學科主題活動。當前已開發“15分鐘教育圈”校本課程120個。
經過近三年實踐探索,“15分鐘教育圈”實踐育人在長效轉變育人方式,提升課后服務品質,構筑區域全面、全員、全域實踐育人新樣態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立足區域特色
打造鄉村特殊教育實踐基地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教育局
溧水區立足農業大區特點,積極推進特殊教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特殊教育與生產、服務有機結合的實踐育人高地。
加強統籌謀劃,培育特殊教育發展新動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特殊教育,支持區特殊教育學校大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特殊教育。建立區教育局統籌規劃,多部門分工合作的特殊教育工作機制。發揮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區殘障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作用。與屬地高校、企業合作開展特殊教育實踐研究。組織專家講壇、親子實踐等活動,對殘疾學生陪讀家長進行指導。
促進內涵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軟實力。將課程建在鄉村振興的產業鏈上、服務鏈上,形成各學段相互銜接的實踐課程集群。將特殊教育教科研納入全區教科研體系,配備專職特教教研員,落實責任督學制度,單列特殊教育課題和論文評審,將辦學水平考核評估納入區域質量評價體系。實施項目建設,保障特殊教育學校教室、功能室等各類設施配備建設和更新。
深化產教融合,夯實實踐育人硬基礎。成立“溧水區雙力種植實驗中心”,為殘疾學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依托特殊教育學校舉辦了十七屆牡丹節,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基地作為“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先后接待中小學生社會實踐30多萬人次。
注重隊伍建設,搭建師資培養新平臺。在教師招聘、人才引進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與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建立教師實訓基地,將教師培養成精通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定期聘請高校專家及農業技術員和非遺傳承人來校指導。
21天雙陪伴:
家校共護心理高危學生健康行動
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
秦淮區秉持“健康第一”理念,努力辦更有情懷的美好教育,創新推出“21天雙陪伴”的“1-3-4”工作機制,家校共護心理高危學生健康行動,保障全區7萬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青春心動力——2024年兒童青少年成長夏令營
“21天雙陪伴”是陪伴師在陪伴心理高危學生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的同時,也陪伴家長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通過21天左右的線下面對面情感交流及線上全天候的專業指導,幫助心理高危學生逐步“轉危為安”。“1-3-4”工作機制即以“長善教育”為核心理念,耐心陪伴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閃光點入手促進學生身心整體和諧發展。實施三步流程,初期注重恢復序位,建立信任關系。中期注重恢復功能,親子互動逐漸正常。后期注重持續賦能,家長逐漸勝任育兒工作。采用“定、空、變、通”四階心理穩定法:穩定情緒、清空謬見、改變視角、貫通成長,逐步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重建,幫助青少年順利回歸正常生活軌道。
為確保“21天雙陪伴”高質量運行,區政府建立“秦淮區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發布《秦淮區“美好心育”十件實事》,強化貫通追溯機制,成立“秦淮區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秦淮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聯合高校舉辦心理咨詢員培訓,深入推進“聯合入戶家訪”,協調各相關成員單位幫助解決相關問題,組織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進社區活動。目前,全區58所中小學共有心理健康教師1040人,獲得專業證書的心理咨詢員157人,1名正高級心理教師, 3名市級心理學科帶頭人,3個市級德育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楊靜平老師榮獲“2024年江蘇教育年度人物”。
來源:人民教育、相關區教育局
編輯:程笑
校對:曾文君
責編:顧佳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