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地道南京話朗誦的《靜夜思》《絕句》《游子吟》嗎?這可不是搞笑,而是南京市小學生在“南京白局”展演中的一個節目。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京白局”校際聯盟授牌儀式及首次展演活動在南京市檔案館舉行。
“南京白局”是以南京本土方言為基調的民間曲藝,有600多年歷史,今年是“南京白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周年。為發掘利用南京方言文化資源,推動“南京白局”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得到傳承、創新、發展,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于今年4月成立了“南京白局”校際聯盟,并舉行了為期3天的“南京白局”師資培訓班。
“南京白局”校際聯盟名單
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分校紅太陽小學
南京市景明佳園小學
南京市瑞金路小學
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南京市考棚小學
南京市建康路小學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南京市攝山初級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南師附中新城初級中學
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
南京市棲霞區攝山星城小學
南京市藝術小學
“南京白局”校際聯盟成立后,積極探索“南京白局”在中小學、幼兒園中繼承、傳播的新舉措、新方法、新路徑;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不斷挖掘內涵,在題材、內容、形式、效果等方面對“南京白局”藝術進行加工與創新。
今年,市語委、市教育局為了支持和鼓勵徐春華、黃玲玲等一批“南京白局”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指導“南京白局”學生社團活動,編排“南京白局”創新曲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分別給與徐春華、黃玲玲兩個團隊各安排3萬元經費。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將“南京白局”作為學校特色文化建設項目,打造“南京白局”校本課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校園,北京東路小學紅太陽分校等已成為“南京市少兒白局傳習實驗基地”。秦淮區教育局、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積極開展秦淮文化地方課程建設,推動“南京白局”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進校園,構建富有地方特色的秦淮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挖掘秦淮文化蘊含的巨大教育價值,不斷創新載體和形式,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北京東路小學分校紅太陽小學
景明佳園小學
瑞金路小學
考棚小學
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這次展演,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南京市中小學開展“南京白局”傳承、創新的成果,展演曲目令人耳目一新,既富有時代氣息,又融合了中華優秀古典詩文等。
建康路小學
南京盲人學校
瑞金北村小學
南師附中新城初級中學
南京市實驗幼兒園
節目中有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題材的景明佳園小學-“我為老師來點贊”;以唐詩為題材、在演唱上進行改變創新并加入碟子和鍵子伴奏的瑞金路小學-“唐詩三首”;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共筑中國夢的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家風頌”;以介紹南京方言及秦淮美景、表達對南京的熱愛之情的南京市建康路小學-“愛南京”;以展現考棚小學學生良好精神面貌的考棚小學-“我是考小娃”;以綜合課程家鄉主題介紹南京地鐵、南京城墻、南京話、表達熱愛家鄉之情的南京市實驗幼兒園-“說地鐵”;以講述盲人學生從小經歷的不幸與磨難,但憑借自身的努力和來自家人、社會、國家的關愛幫助,最終戰勝殘疾,實現自我價值,表達盲人學生對國家社會感恩以及自強不息奮斗精神的南京盲人學校-“心明路明”;以弘揚真善美,共筑中國夢為題材的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一帶一路唱新曲”等。
金陵匯文學校
攝山初級中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攝山星城小學
師生的心聲:
南京市文昌初級中學 教師 于雯:
“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最優美的一張名片。感謝白局傳承人們和校際聯盟的老師們,他們的辛苦付出,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接觸白局、了解白局、愛上白局,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給了我們的下一代。薪火相傳,弦歌不輟,我也愿為此盡我最大的努力。
五老村小學學生 余泓錦:
“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蔥。”在我有記憶的時候,常常能聽到這些南京方言。奶奶時常抱著我和我講有關老南京的故事。他們可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可以說,爺爺奶奶是我的第一位方言老師。我的童年就是在爺爺奶奶南京話的熏陶下幸福度過。方言是文化的傳承,是知識的開始,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作為中國人,必須學會方言,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