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辦助函〔2024〕4號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校,各省屬中職學校: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制度化的教育關愛保障群體公平發展,...
蘇教辦助函〔2024〕4號
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各高校,各省屬中職學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制度化的教育關愛保障群體公平發展,根據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指導意見》(蘇教助〔2023〕3號)要求,經研究,2024年繼續組織開展“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通過“蘇鄉永助”資助育人活動推動建立全員參與、各部門配合、教育教學各環節協調聯動的發展型資助機制,培育和發掘一批示范性、可借鑒的資助育人優秀案例,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營造安全友善、資源可及、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成長環境,逐步完善保障與發展并重的一體兩翼資助服務體系。
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學生積極宣傳教育資助政策和資助育人成效,讓更多有需要的學生受到扶持,幫助全體學生體悟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理解共同富裕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鍛造社會實踐能力。
二、活動內容
“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實行項目清單管理,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成效組織開展部分項目。2024年重點開展以下五個項目:
(一)發展型資助育人優秀案例征集。分三類征集各地各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型資助育人方面的典型案例:一是市、縣或學校(含幼兒園、中小學、中職、本專科,下同)的系統性發展型資助制度及其實施;二是市、縣或學校的某個或某類發展型資助項目(生涯規劃指導和研學實踐案例除外);三是育人導師或導師團隊的發展型資助育人個案。通過案例征集引導各地各校系統思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型資助,提高應對復雜性教育工作的能力,逐步形成支持弱勢群體健康成長的因材施教生態。
(二)生涯規劃指導優秀案例征集。面向市、縣或學校(幼兒園除外)征集有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涯規劃指導案例。市、縣或中小學申報的生涯規劃指導案例中,優先考慮初中學段案例。通過案例征集引導各地各校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識自我、培養興趣愛好、認識社會、形成合理的生涯發展意向,突破“唯分數”“唯學歷”的狹隘觀念,樹立自尊自信品格,強化自我發展內驅力。
(三)研學實踐優秀案例征集。面向市、縣或學校(幼兒園除外)征集有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研學實踐案例,包括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勤工助學、社會服務、研學旅行活動等。通過案例征集引導各地各校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國家改革發展成就、開拓視野、培養家國情懷,豐富人生經歷、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充分融入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
(四)推薦“江蘇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各地選聘優秀資助工作者、各高校和省屬中職學校選聘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資助宣傳大使,積極動員校內外各方力量,創新宣傳形式,開展資助工作成效宣傳、“資助政策我來說”“資助政策鄉村行”“資助政策進社區”“資助政策母校行”等活動。通過宣傳大使推薦,引導資助工作者和受助學生向社會廣泛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及國家資助工作成效,傳遞黨和國家的溫暖,激勵受助學生奮發自強、立志成才、感恩回饋。
(五)先心病篩查救治項目。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與救治工作,具體見《關于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與救治工作的通知》(蘇教助函〔2024〕2號) 。
上述活動的推薦材料報送要求詳見附件1、2、3、4。
三、工作要求
(一)明確活動內涵,把握育人方向。各地各校要圍繞省教育廳等十四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指導意見》,準確把握本次活動的目的意圖,將發展型資助內容深度融入“蘇鄉永助”主題活動。通過建立學生發展支持中心、先家訪后認定、記錄資助成長檔案,普遍建立成長獎勵制度、為重點幫扶對象配備適合的育人導師,并圍繞學生成長開展常態化研討,實現教育救助服務全覆蓋,努力讓學校和教師通過“蘇鄉永助”活動成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信賴者、知心伙伴和人生導師。
(二)精心組織安排,確保育人質量。各地各校要將“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作為重點工作進行一次集中部署,將落實“六個全覆蓋”年度任務的過程作為引導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廣泛探索、深入實施的過程。各設區市、縣(市、區)資助部門要會同基教、職教、教研等部門在轄區內開展“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將資助育人融入德育、日常教學、技能大賽、師資研訓等各項工作中,確保資助育人主題活動質量。各高校要將發展型資助與心理、學業、社團活動、就業等工作密切結合,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切實解決實際困難,為終身發展立志、賦能、助力。各地各校要在遴選基礎上推薦報送優秀案例,已經實施完成的優秀案例,在省級遴選中將予以優先考慮,尚待實施的須提供可行性論證材料。
(三)落實保障機制,提升育人實效。市、縣和高校申報的集體項目應由分管領導牽頭,幼兒園、中小學、中職學校申報的集體項目應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各地各校應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資助育人工作,按規定從事業收入或學費收入中足額提取經費用于獎助學生以及對重點幫扶對象實施發展型資助,積極募集社會資金支持各類資助育人項目開展。案例征集將優先考慮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擺脫現實困境的、在形成共同富裕校園文化氛圍方面有顯著成效的、在制度建設方面有成功做法的案例,并傾向在統籌調度社會資源協同育人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在南北結對或城鄉結對方面有突出表現的案例。對于征集到的優秀案例,省學生資助中心將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適時結集出版,并募集各方資源給予不同類型的獎勵。從各地各高校中推選出“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四、報送時間
“蘇鄉永助”資助育人推薦材料請以設區市、高校為單位報送,報送時需列出推薦清單,包括項目類別、項目名稱、申報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等。省屬中職學校單獨報送。
(一)發展型資助育人優秀案例(市縣)報送至電子郵箱:yfgu@suda.edu.cn,聯系人:蘇州大學顧雁飛 ,聯系電話:0512-67169512;發展型資助育人優秀案例(高校)報送至電子郵箱:52314102@qq.com,聯系人:江蘇科技大學孫倩倩,聯系電話:0511-84401069。
(二)生涯規劃指導優秀案例(市縣)報送至電子郵箱:nnuxszzzx@163.com,聯系人:南京師范大學陳一凡,聯系電話:025-85891236;生涯規劃指導優秀案例(高校)報送至電子郵箱:syghzd2024@163.com,聯系人:南京師范大學鄭菲菲,聯系電話:025-85891236。
(三)研學實踐優秀案例(市縣)報送至電子郵箱:ylzhai@yzu.edu.cn,聯系人:揚州大學翟永亮 ,聯系電話:0514-87991335;研學實踐優秀案例(高校)報送至電子郵箱:maying@yzu.edu.cn,聯系人:揚州大學馬穎 ,聯系電話:0514-87991332。
(四)“江蘇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推薦材料(市縣)報送至電子郵箱:nzyxszzzx@njucm.edu.cn,聯系人:南京中醫藥大學臧迪,聯系電話025-85811101;“江蘇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推薦材料(高校)報送至電子郵箱:zangd@njucm.edu.cn,聯系人:南京中醫藥大學臧迪,聯系電話025-85811101。
本次活動僅接收各設區市教育局、各高校和省屬中職學校報送材料,且對推薦數量進行限制。請各地各高校于10月30日前,將本次“蘇鄉永助”資助育人主題活動總結報告以電子版形式發送至xuyue@ec.js.edu.cn,并在省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重點工作督辦表”中填報《2024年資助育人主題活動開展情況統計表》。
省教育廳辦公室
2024年4月30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