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中,活躍著一群青春勃發的90后,他們在各自領域綻放芳華。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虹,全國人大代表,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
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中,活躍著一群青春勃發的90后,他們在各自領域綻放芳華。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虹,全國人大代表,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小蕩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瑤走進全國兩會新華報業全媒體訪談節目“今天我主持”演播室,暢談發展期盼,共話青春擔當。
主持人:去年兩位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走進人民大會堂,經過一年的履職歷練后,兩位有了哪些成長和收獲?
王虹:作為一名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的高校教師,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履職一年來,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樣更好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過去一年,我到了很多地方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教育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誕生地原子城學習,我深感震撼,也備受鼓舞。回來之后,我一直在想應該怎么把老一輩科學家胸懷大局、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精神傳授給我的學生們。我所在的中國礦業大學曾歷經14次搬遷,其中1970年從北京搬遷到重慶三匯壩的深山上,一無教室、二無圖書、三無設備,所有教學樓和宿舍都是礦大師生就地取材、肩挑背扛自己設計。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仍然培養出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我國煤炭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此,我組織學生拜訪了當年三匯壩辦學時期的師生前輩,聽他們分享艱難困苦中的初心和堅守,并帶領學生重走辦學路,到舊校址實地感受老礦大人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
徐瑤:去年全國兩會上,我就加快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在這一年里,我繼續投身鄉村振興,錨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小蕩村先后引入保鮮庫、蔬菜基地等特色產業項目,有力帶動村民致富,村集體經濟顯著提升。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投資兩億元的蔬菜基地建設過程。從開始的項目招商,到和村民協商土地流轉集中使用,再到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設完畢,能夠見證和參與這個關系到小蕩村發展的大項目從落地到投產,我感到無比自豪。工作中,我積極發揮人大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多次參加學習、集中考察和專題調研活動,這使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理解和更多想法,今年我將繼續為鄉村發聲,提出更多契合鄉村居民需求的好建議。
主持人:春天召開的全國兩會,承載著我們國家青年一代的期待與夢想。請您談談這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所期所盼,關注哪些問題。
王虹:我一直非常關心青少年成長問題,希望國家能夠進一步優化教育體系,更好地幫助青少年成人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礎,去年全國兩會上我提出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國家課程體系的建議,得到積極關注,一年來我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調研。今年全國兩會我帶來了關于調整完善中考職教和普教分流政策的建議,希望能夠探索建立綜合高中,同時開設學科課程和技職課程,實行學分制教學,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另外,在立法、政策和資源分配方面支持職業教育發展。
徐瑤:全國兩會承載著全國各族干部群眾的殷切希望,作為一名來自基層鄉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我肩負著為民發聲的神圣使命。這次全國兩會,我將繼續聚焦鄉村振興,持續關注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養老、“三農”人才引入培養體系、鄉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基層治理問題,認真準備建議、議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會。
主持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青年人應該如何擔當作為?
王虹: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接觸到眾多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青年,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是我前進的動力,他們的創造活力給我帶來很多啟發,他們靈感的火花常常成為我解決科研難題的關鍵。我和我的團隊正在圍繞微納機器人在環境和生物醫療領域的應用開展科研攻關。在未來,我們可以構建像蟻群一樣具有群體智能的微納機器人集群,幫助我們完成微觀世界中各種復雜的任務,為人類架起連接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橋梁。我們這代青年人出生于祖國騰飛之時,成長于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中,是非常幸運的。當我們享受革命前輩所帶給我們的革命成果時,也就接過了強國興國的接力棒。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枯,只有將個人成長的涓滴溪流匯入祖國發展的江海,才能夠變得充沛豐盈。青年人要與祖國同呼吸,與時代共命運,在時代發展的大格局中定位個人奮斗的“小坐標”,在扎根祖國大地的實踐中激揚青春力量。
徐瑤: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青年投身鄉村基層一線。小蕩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成員平均年齡在36歲左右。我明顯感覺到村“兩委”隊伍的年輕化使得基層工作更具活力和創新性。在他們的努力下,直播電商、研學講座、多元化經營等新理念、新想法、新做法在村里扎根結果。就像那些奮力向下、時刻汲取養分的種子,終有一天會破土綻放。作為新時代基層青年,我們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斷在摸爬滾打中砥礪初心,在基層歷練中堅定信仰,在火熱實踐中升華思想,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楊頻萍 宗祺)
來源:《新華日報》 2024年3月6日 第5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