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學院、科學社團、百里江堤看長江……“雙減”政策下,一批具有特色的科學實踐活動在靖江市濱江學校火熱開展,既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video...
少年科學院、科學社團、百里江堤看長江……“雙減”政策下,一批具有特色的科學實踐活動在靖江市濱江學校火熱開展,既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也增強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新聞廣播共同推出的系列報道《“科教興國”有我——“雙減”中的科學教育加法》,今天,我們一起前往靖江市濱江學校,看科學教育如何培育孩子們的創新精神。
機器人教室中,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機器人組裝、操作等訓練。前進、轉彎、翻轉,小小的機器人在孩子們手中收放自如,而這些動作都是靖江市濱江學校機器人社團學生們自己編程設計的。
學生侯越晨:“我玩這個機器人有一年多了,它需要自己去編程去創造,我覺得它對我最大的收益是激發了我的想象力。”
學生華奕宸:“這種機是任務機,它就是來夾磁環,然后翻面,也可以用來夾小球,然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就可以積分。”
揚帆啟航 點亮科技夢想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滿足學生們的科學實踐探索需求,靖江市濱江學校組建了“江帆”少年科學院,讓學生們在玩中體驗、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探索、在玩中進步。
“江帆”少年科學院輔導老師 龔宇倫:“利用延時服務時間,開設了機器人、STEM電子創意設計、電子百拼、無人機、科技創新、創意編程等十多個科技類社團課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學生們的變化究竟有多明顯?輔導老師黃鋮深有體會。
黃鋮:“有些孩子他可能一開始到我們機器人社團來的時候,家長說比較內向,不太活潑的,然后到我們這個社團來之后,跟同學們相互交流,他融入進去之后,他的想法就多了,膽子就越來越大了。”
每年,少年科學院學生們都會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全省及全國科技大賽,先后共有50多人次在靖江市、泰州市、江蘇省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30多人次在全國車輛模型公開賽活動中獲獎。
學生周盧熠:“我之前參加的江蘇省科技創新大賽,我的作品《“亮亮”掃帚》獲得了二等獎。因為每次爸爸媽媽掃地做家務的時候,看不見陰暗的角落,就想到了在掃帚的底下邊緣裝上燈,這樣的話他們打掃起來也能方便。”
內延外引 點亮智慧之光
學習絕不僅限于教室。學校還依托長江為背景,開發了“百里江堤看長江”科學探究課程。在江陰大橋管理處,學生們通過親手搭建木拱橋,學習到了橋梁工程知識,了解了我國古代造橋智慧,體會到書本教學之外的樂趣。
學生郭汐謠:“這次搭橋實踐活動,我們僅用了18根木料,就搭出了一座3.6米長的小拱橋,令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樂趣,懂得了在學習中也應當團結互助、持之以恒的道理。”
靖江市濱江學校課外研學輔導老師劉璐杰介紹,“雙減”政策落地后,學校將 “百里江堤看長江”與課后服務結合起來,優化活動板塊,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從校園課堂走進自然課堂。
劉璐杰:“學校有圍墻,但我們的學習沒有圍墻。通過研學活動,我們把課堂搬到了長江邊、工廠里、大自然中,將學習和生產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尋科學奧秘的內驅力,也為我們探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機會。”
做最好的自己
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在落實“雙減”中,靖江市濱江學校探索新課程、新思路,提出“人人接受全面的教育,人人獲得不同的發展,人人成就最好的自己”,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充滿活力的時代新人。
靖江市濱江學校副校長 沈燕峰:“‘雙減’以來,學生的課余時間就更多了。我們立足學生的興趣,普及傳統賽項,增設展示平臺,擴大科普覆蓋面,重點放在科學思想的形成,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方法的學習,以及科技精神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來源:泰州市教育局、江蘇新聞廣播
編輯:王筱
審核:崔婕 王素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