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持 video 標簽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突出新時代教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近年來,江...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突出新時代教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近年來,江蘇不斷推進現代化教育強省建設,加快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黨的二十大對教育工作進行部署、提出要求,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南通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劉昕:
孩子健康成長有了更好生態
“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愿景正成為現實。”南通市實驗小學校長劉昕是一名堅守教育一線多年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在她看來,老百姓對基礎教育的追求從“有學上”變成“上好學”,隨著基礎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了“更好生態”。
教育公平不斷推進。劉昕告訴記者,以南通市崇川區為例,區里既有百年名小學,也有老小區配套的小規模學校,這些學校投入力度比較均衡,在硬件設施上的差距微乎其微。尤其在實行集團化辦學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學校共享優質資源,實現集群化發展,校際差距越來越小。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劉昕告訴記者,學校辦學持續高品質發展,教師課程實施能力快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得益于國家教育評價改革以及“雙減”政策落地,目前基層學校的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在南通市實驗小學,原來單一結果性評價方式,變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低年級無紙化考試、低中高年級情境化考試,極大地推動著學校課程變革,增進了老師對教育教學本質的理解和認同,推動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真正感受到校園生活的活潑生動、成長過程的美好以及教育本身的溫度。
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蘇省姜堰中學校長孫友新:
教師隊伍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回望過去十年,孫友新感慨,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教育質量實現了新的提升,這與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大環境密切相關,“比如,泰州連續兩年在‘新春第一會’上聚焦教育發展,姜堰提出‘教育立區’,教育優先優質發展獲得充分保障。”
從數據上看,全省學位供給大幅增加。以泰州為例,“十三五”期間累計新建學校147所,新增學位9.14萬個,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滿足“上好學”的需求。
有了好的校園,還需要培養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孫友新表示,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近年來他也領銜了“四有”好教師省級首批重點培育團隊——“慕德行道”好教師團隊建設。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泰州重視每年對教師的表彰獎勵,還加大了職稱評定的政策傾斜力度——每年額外拿出20多個計劃對年輕教師進行破格評聘、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注重在職培養培訓、與南師大合作開設研究生班,同時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今年我們學校共引進來自C9高校的6名高學歷畢業生,師資力量更強。”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祝木偉:
職業教育“用武之地”更加廣闊
“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格局性變化。”作為來自職業教育一線的工作者,祝木偉見證了職業教育眾多“高光時刻”,“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技能服務美好生活”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后,職業教育迎來大改革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祝木偉說,在江蘇加快建設制造強省過程中,學校緊密服務淮海經濟區創新發展,39個專業全口徑對接地方產業發展,成立了服務產業發展研究院,建立了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科研平臺、6個研究所和39個市級研發平臺,成立了學校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每年為中小企業創造效益5000余萬元,先后榮獲省市級科技獎勵30余項,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學校學生來自全國19個省區市,在校生規模達1.4萬余人,每年錄取率、報到率都在94%以上,與十年前相比都有大幅提升。”祝木偉說,近年來舉行就業雙選會,每年都有近700家用人單位來校參會,崗位供需比例達到5:1,一大批優質崗位月薪超萬元。
隨著國家制造業向高端邁進,職業教育有了更廣闊“用武之地”,滿足更多孩子“人生出彩”的愿景。祝木偉說:“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全面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提高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黨的二十大代表、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
當好教育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格局性變化,正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生動縮影。”葛道凱說,從總體上看,江蘇教育發展規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5萬余所、在校生1500多萬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90%以上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定辦學標準,90%以上學生在三星級以上優質高中就讀;20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16所高校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48個學科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葛道凱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體現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進科教融合的發展理念,彰顯了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關系。對江蘇教育系統來說,既要聚焦高質量的人才供給,著力培養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和具備核心關鍵攻關能力、開拓思維的“高精尖缺”創新型人才;也要聚焦高質量的科研蓄能,發揮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重要結合點的作用。
葛道凱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擘畫了宏偉藍圖、明晰了前進方向,接下來將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能力,扎實推進“雙一流”高校和省高水平大學建設,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江蘇正處于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全面實現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我們將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實的舉措,努力當好國家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排頭兵。”
來源:交匯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