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雙進”服務“雙減”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同上一堂科學課”主題活動暨“科技館里的科學課”2022年秋季學期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科技館舉行。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
“科技館里的科學課”2022年秋季學期活動啟動儀式9月15日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中國科技館 供圖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馬帥莎)9月15日,“雙進”服務“雙減”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同上一堂科學課”主題活動暨“科技館里的科學課”2022年秋季學期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科技館舉行。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楊利偉受邀參加并為青少年帶來精彩的航天主題科學課。
中國科技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錢巖代表中國科技館致辭,回顧了實體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和數字科技館“五位一體”的現代科技館體系十年建設成果,總結了中國科技館“館、校、師、生、課”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工作模式,提出了在館校合作新周期進一步提升館校服務效能、開展“雙進”服務“雙減”的行動計劃。
“科技館里的科學課”2022年秋季學期活動啟動儀式9月15日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中國科技館 供圖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為10所“館校結合基地校”學校代表授牌。
航天英雄楊利偉為線上線下師生開展航天主題科普課程,回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史,分享航天員的選拔、訓練過程以及飛天旅途中的感受。
針對學生提問航天員在太空有何忌口,楊利偉介紹稱,如今航天食品已經非常豐富,航天員的太空食譜可以做到一周不重樣,正常情況下,大部分食品航天員都能食用,有些特殊的工作場景則需要注意飲食,比如出艙活動前航天員不能吃豆子等容易產氣的食品。
楊利偉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30年來,已經有許多技術突破,包括天地往返技術、出艙技術、交會對接技術、燃料補加技術、環控生保系統等。他還提到,早期航天員在軌生活需攜帶氧氣罐進入太空,空間站則是利用環控生保系統的電解制氧,通過可再生的方式實現氧氣供給,未來如果進行星際飛行,還需突破生態式的生保系統,比如種糧食、種蔬菜。
“科技館里的科學課”2022年秋季學期活動啟動儀式9月15日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中國科技館 供圖
據悉,本次活動是“雙進”服務“雙減”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同上一堂科學課”主題活動之一,也是本學期“科技館里的科學課”院士科學人文課首場活動。
今后,中國科技館將持續深耕青少年科普教育,充分發揮科技館體系優勢,與更多的科學家、科技教師一起,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助力“雙減”,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