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各地各校堅持教育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勞動教育發力早、起點高、覆蓋面廣、“本土味”濃,在實施規劃、條件保障、開展實施、效果評價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聚焦夯實基礎,打牢“基本盤”。蘇州勞動教...
蘇州各地各校堅持教育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勞動教育發力早、起點高、覆蓋面廣、“本土味”濃,在實施規劃、條件保障、開展實施、效果評價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
聚焦夯實基礎,打牢“基本盤”。蘇州勞動教育重示范、廣覆蓋。2017年至今,學生志愿服務管理平臺顯示學生志愿服務總時長超290萬小時;“E路成長”體驗站公眾號發布活動3500多次,每年70多萬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相關配套實踐基地、體驗站點的設置,為蘇州勞動教育普及推廣提供了保障。蘇州中小學校廣泛設立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黨員先鋒崗位等,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已建成11個綜合實踐學校、1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800多個市/區級社會實踐基地(體驗站)、每所學校至少建立1個校級勞動教育教室(基地)。
聚焦頂層設計,提升“新高度”。2021年4月,蘇州市獲評“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組建由蘇州市教育局相關部門、教科院、學校等多部門的課題小組,實施“新時代義務教育階段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研究”,并將其作為2021年蘇州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性與政策性研究重點課題。當前,蘇州市正在研制《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辦法》和制定《蘇州市“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建設規劃》,明確勞動教育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路徑、保障措施等,努力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全方位支持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
聚焦課程建設,夯實“主陣地”。深度挖掘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等課程蘊含的勞動教育資源,并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各地各校結合當地特色、學校文化等,開發了特色鮮明的校本、區本勞動實踐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擁有“瓜果之鄉”美譽的吳中區,匯聚全區勞動骨干教師,編寫了以“花、葉、果”為認知與實踐脈絡的區本勞動課程;昆山市信義小學研發了以農具大觀園、種子書院、葉子學院、花卉世界、果蔬課堂、營養工坊為內容的、貼近鄉村孩子生活的“農耕課程”等。
聚焦淬煉實操,突出“本土味”。在蘇州不少學校,讓學生體驗“田園生活”并不需要走出校門。該市教育局聯合農業農村局開展“菜籃子”工程進校園活動并公布蘇州市首批12家“菜籃子”工程校外實踐基地,專家團隊提供上門技術服務,配合學校開展蔬菜種植、教學等工作。一大批中小學建有專業操作室或勞動實踐基地,可供學生隨時隨地開展實踐體驗。如張家港市常陰沙學校的幾十畝果蔬花卉種植園,昆山市城北小學將校內十幾畝地打造成融勞技和科技教育于一體的“星火生態園”等。
聚焦協同發力,打好“組合拳”。勞動教育中家庭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鼓勵孩子自覺參與家庭勞動。姑蘇區制定了1-6年級《勞動手冊》印發給家長進行指導。同時,發動家長參與到學校基地建設、活動指導甚至課程開發當中來,發揮其豐富多樣的職業資源優勢,使之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的堅強后盾。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