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信息學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墨問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年iCAN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現場,全國高校的各支隊伍各顯神通。南工大學子在比賽中發揮出色,由該校計算機與信息...
輸入指令后,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將指定顏色的農作物悉數收入“囊”中……近日,在由中國信息學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墨問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3年iCAN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全國總決賽現場,全國高校的各支隊伍各顯神通。南工大學子在比賽中發揮出色,由該校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郭天文、武曉光、高路、徐斌和崔行悅等老師指導的三支隊伍均獲大賽一等獎3項。
“iCAN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開辟了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這一賽道,旨在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參與到農業科技創新中來,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談及大賽背景,iCAN組委會代表夏金威介紹,本次大賽以未來農業采摘為主題,覆蓋機器人設計、創新思維、開發應用、裝調維護等方面,重在考察選手在機器人開發、智能交互、編程調試、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按照大賽規則,參賽團隊需要輸入相關指令,讓農業機器人找到目標采摘物位置、識別目標采摘物種類,并精確地抓取目標采摘物放至收集器中,參賽團隊在指定時間內采摘的目標物越多,得分越高。“比賽限時20分鐘,每支參賽隊伍共有2次機會,每次8分鐘,取最高得分作為最終成績,此外,參賽隊伍還有4分鐘的調試時間。”一等獎隊伍“一帆風順隊”隊長、南京工業大學沙書杰同學介紹道。
本次大賽的采摘目標物為不同顏色的小型塑料葫蘆,它們被豎直懸掛在木板上,參賽團隊通過ROS操作系統建立比賽地圖和導航界面,并在地圖上標出目標位置,配合攝像頭和嵌入式芯片可以快速、精準識別所需要的目標采摘物。 “這就和我們平時玩的抓娃娃一樣,只有讓機器人運行到指定位置,機械臂才能準確抓到目標采摘物。”“電子探索者小隊”隊長、南京工業大學王宇冉同學表示,在前期機器人設計過程中,他們將平時所學的模式識別、控制原理等專業知識融入實踐過程當中,iCAN未來農業機器人挑戰賽既檢驗了他們的基本功,也讓他們在比賽中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通過這次比賽我們完成了激光導航的學習,對地圖建模和智能避障有了深入的認知。最終,在規定時間內成功抓取目標采摘物4次,獲得一等獎。”沙書杰補充道。“比賽對老師和同學而言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作為老師,我們要進一步地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學生應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研發,進而實踐應用的能力。”談及比賽,指導老師郭天文表示。
“學校一直以來不斷構建課程教學、實踐實訓、學科競賽完整體系,來強化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我們會多渠道多方位地組織大型比賽,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南工大副校長陸偉東教授介紹道,此次大賽共有來自全國24所高校的47支隊伍、300余名師生相約一處比拼交流,充分展現了對機器人設計的熱愛和對未來農業智能化自主化發展的期盼。
通訊員 韋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