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毅川,曾為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作志愿者主題曲,在“新生浪潮”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原創音樂大賽中獲demo賽道第一名,也是藝名為“8 bite”的校園獨立音樂創作人。而在這些身份外,葉毅川也是南京信息工...
音樂人?創作家?這些想象中離我們遙遠的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葉毅川,曾為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作志愿者主題曲,在“新生浪潮”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原創音樂大賽中獲demo賽道第一名,也是藝名為“8 bite”的校園獨立音樂創作人。而在這些身份外,葉毅川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1級商學院工商管理類的學生,他在追求音樂的同時,也與身邊的同齡人一起享受美好的校園時光。
是陰差陽錯也是“蓄謀已久”
葉毅川和音樂結緣的故事說來話長。當他還在媽媽肚子的時候,便聽著莫扎特的胎教音樂成長,古典音樂的種子從此播下。媽媽不僅喜歡聽音樂,還喜歡收集漂亮的石頭,空閑時愛寫寫畫畫,在這樣文藝的家庭氣氛中成長的葉毅川,對音樂也逐漸產生了好感。幼兒園時媽媽曾帶他去報鋼琴興趣班,但鋼琴老師卻隱晦表示孩子并不適合學這樣樂器,他也就被“勸退”了。可是葉毅川對音樂的追求并未被一盆冷水澆滅,他依然自我探索、執著追求,在初中時自學了鋼琴和吉他。
初二的時候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錯,爸媽本打算獎勵他一架電子琴,但卻陰差陽錯地買成了midi。midi是一個需要輸出設備才能彈出聲音的音樂工具,他咨詢了店家下載好相關軟件便開始摸索了。通過自學,葉毅川敲開了音樂創作領域的大門。
每天練習半小時是葉毅川從初二時就養成的習慣,他認為間斷練習會影響靈感,花費太多時間又會影響學習。因此他和自己約定每晚半小時的練習時間,學習和創作兩不耽誤。在經歷大量練習后,葉毅川在初三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首單曲,這首歌雖然現在看來有頗多不足,卻由此打開了一個校園音樂人的創作之路。
至今,葉毅川在網易云平臺發布的原創歌曲已經多達142首,擁有近一萬粉絲。暑假里他也開始運營自己的抖音賬號,和大家分享作曲、彈唱和校園生活,短短幾月吸引了1.3萬的粉絲。今年六月,經過海選征稿,福建省南平市團委在一眾作品中選中了葉毅川的投稿,并請他為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作志愿者主題曲。八月,經過海選與決賽,葉毅川在“新生浪潮”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原創音樂大賽中獲demo賽道第一名。
除此之外,葉毅川自己的創業項目“Dealer Music”通過申請與答辯成功入駐學校的創業園。他在“音樂+整合營銷” 發展上大膽嘗試,為品牌提供“廣告曝光-粉絲互動-營銷策劃-IP打造”四位一體的營銷解決方案,致力于在更廣的范圍內推動跨行業、跨平臺、跨資源的合作發展,為數字音樂產業全球化的發展中作出自身的貢獻。
與藝術打交道的人總是會被問及“努力和天賦哪個更重要”,葉毅川對此也有自己的答案。雖然兒時想學鋼琴卻被老師勸退,但他并不覺得自己在音樂方面是一塊朽木。隨著年紀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人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也在變化。無論在日常學習還是音樂創作上,“勤能補拙”是他一貫秉承的理念。如今的他已在音樂人的領域留下了自己的小小足跡,他相信這是對被曾被否定的自己最好的答復。
是校園音樂人,但我的生活不只有音樂
初三時,葉毅川在朋友的建議下給初中母校寫了歌,高考后,他以一首《羈絆》把所有人的思緒都拉回了十八歲,那段“兵荒馬亂”的高考歲月。他在一揚一抑的曲調里記錄芳華,在字里行間書寫青春。如今步入大學校園,他依舊用音樂記錄生活,音樂是他獨特的發聲方式,《going home》便是他在剛上大學想家時寫的曲子。
即便在宿舍條件有限,葉毅川也沒有停滯自己的音樂探索。葉毅川告訴記者,自己帶來了midi和一些基礎的錄音設備,還買了打擊墊給自己新創作的曲子“添磚加瓦”。除此之外大藝團新媒體中心的音樂工作室和校園音樂協會也給他提供了創作空間,音樂工作室學長的教學示范讓他彌補了之前因為自學在理論上的欠缺。記者了解到,現在葉毅川自己也做起了“小老師”,給工作室的同學們講解人聲混音、采樣包的使用方法等。
生活中的葉毅川是一個鄰家大男孩,除了音樂,他還喜歡打籃球和打乒乓球,攝影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喜歡用鏡頭記錄生活的所見所聞,用自己調色的風景照作為單曲的封面圖,錄vlog上傳分享到自己的網易云的動態。攝影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間,就如音樂之于他一樣,把目光所及的事物用自己的態度表達出來。新疆的星空,南平的山脈,在他的相冊里,在他的曲調中你都可感受到。
葉毅川的網易云動態里有過這樣一條評論,“你們音樂人是不是成績都很差,讀不來書的那一種”,他認為這都是一種刻板印象。雖然他熱愛音樂并一直為之努力,但也從未放棄過專業學習,從初中到大學他也一直保持著平衡的狀態。“我注重效率,在該學習的時候還是會專注學習,成績也還算不錯。”
未來葉毅川也不希望打破這種平衡,他將繼續在平穩的軌道上創作、生活和學習,即便有時會遇到誘人的機遇,但他也不想冒險偏離現在的賽道。“我很清楚我自己想要什么,我會為了音樂而努力,也不會放棄人生中其他重要的東西。”
是追夢的少年 我還初心不變
葉毅川的藝名叫“8bite”,關于這個名字,還有個有趣的故事。葉毅川回憶,小的時候,外婆家的小狗總愛追自己,因被小狗一共咬了八下,于是自己在構思昵稱的時候便用“8bite”來開啟自己的創作之路。即便歲月變遷,現在這條小狗已經去世了,但“8bite”這個名字卻一直陪伴著他,從默默無聞到小有作為,“8bite”于他不只是一個稱呼,更是他音樂初心的見證,“常常會感覺成長和失去在賽跑,希望我可以握緊當下擁有的。”葉毅川說。
與此同時,音樂人的世界也是快速更替的,在葉毅川剛接觸音樂創作時認識的音樂人朋友,有一些已經悄然淡出這個圈子,也有人飛速成長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做音樂需要一些天賦,有些人生來就有絕對音感,但更多靠的是努力”。在這個高速前進的世界,葉毅川用自己的努力在音樂創作領域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印記。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間,葉毅川創作了許多歌曲,他在平臺上逐漸有了流量的推送,8 bite也被越來越多人熟識。聽眾對音樂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魚,“他們對于我來說更是一種激勵,雖然我自己喜歡自己創作的音樂,但還是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并且與聽眾產生共鳴。”
2020年,葉毅川在網易云曾發布一條與粉絲互動的動態:“你們覺得現在我的作品有個人特色嗎?”2022年的葉毅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多了一份篤定,長期不懈地努力,緊跟前沿的創新,不斷精進的能力,“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具有個人特色的。”從起初創作的電子音樂,到流行樂、民謠,甚至是雷鬼音樂他都有所嘗試,終于在一首首曲子的沉淀下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擁有了自己的粉絲群體。
如今的葉毅川已經簽約了唱片公司,粉絲量也與日俱增。但流量并沒有讓他迷失,而是帶給他滿滿的動力,他說:“我永遠都是那個熱愛音樂與生活的‘8bite’。”
實習生 張亦寧
見習記者 蘭倩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