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為中國消防博物館授牌“中國人民大學消防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未來該館將成為人大師生開展消防安全科普學習和實踐的主要定點場所。
5月12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消防科普文化展覽、消防趣味市集打卡、Campus Walk安全隱患大偵探等多項活動,讓人大師生在多樣的活動體驗中提升安全意識、掌握更多安全技能。
當天,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為中國消防博物館授牌“中國人民大學消防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未來該館將成為人大師生開展消防安全科普學習和實踐的主要定點場所。
首次設置“Campus Walk安全隱患大偵探”
繩結怎么打才更安全、心肺復蘇怎么做、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當天下午2點半,人大圖書館前的廣場人來人往,大家聚在消防趣味市集不同的攤位前進行體驗。
人大學生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學習如何把繩子系牢。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記者了解到,學校邀請一線消防官兵入校,結合人大應急志愿服務隊,設置火災逃生模擬、地震模擬體驗、電子滅火器模擬滅火、一繩當關、隱患消消圈、安全隱患排查體驗、火災成因試驗臺等多種類型互動體驗攤位,通過闖關打卡、集章抽獎、拍照打卡等趣味環節,吸引師生積極參與消防知識學習和應急技能體驗。
該校碩士研究生李同學正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打繩結,沒幾分鐘就已經學會了雙繞雙結的系法,“我今天體驗了心肺復蘇還有打繩結。我覺得學習這些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心肺復蘇,不上手體驗的話一些細節根本不知道?!?/p>
現場還設置了消防器材裝備展示區,其中既有科技含量十足的無人機消防設備,也有與消防員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消防服裝,師生不僅可以近距離觀摩,還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試穿。
現場展出了各種科技含量十足的消防設備。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保衛部(處)部(處)長邵澤開表示,今年第一次創新引進了“Campus Walk安全隱患大偵探”,在立德學生宿舍樓、中區食堂等4處具備不同功能的樓宇內設置安全隱患查找打卡點,讓師生主動扮演安全隱患大偵探,通過搜尋消防安全隱患,完成“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角色互換,從而進一步提升安全責任感?!皩W校也會以此為契機,把更多的創新舉措融入到日常安全教育中,把群防群治的有效措施固化下來。”
學生現場學習AED使用方法。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人大已累計開發20余門科學規范安全課程
火正,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火官的最早稱謂;《甲骨文合集》中記錄了商代武丁時期的一次起火,這是有文字以來最早的火災記錄……當天,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一層入口大廳,消防科普文化專題展區也正式開放。展覽主要圍繞消防歷史文化傳承、防災減災知識普及和人大近年來消防安全教育成果展示三大維度開展科普宣傳。
展覽期間中國消防博物館專職講解員和校內大學生志愿者將結合圖文版面,循環講解消防科普文化,與觀眾互動交流。根據安排,展覽將持續至5月底。
記者了解到,人大目前已累計開發20余門科學規范安全課程,常態化開展多年齡段應急聯合演練,并有針對性地研發安全教育課件70余套,針對不同年齡群體多次開展應急聯合演練。同時,該校還成立了我國高校首支應急志愿服務隊。
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博士生、中國人民大學應急志愿服務隊隊長艾龍飛現場分享了自己加入應急隊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已經加入應急隊四年時間,跟隨著團隊一起學習了急救技能和知識,今年五一期間,他坐高鐵回京的路上,利用在應急隊日常訓練中學到的知識,成功幫助了一位因低血糖手腳發麻、兩眼發黑的女生,“這不是什么重大的時刻,但是又很真切地告訴我,平時的所學所練所講是真的有用?!?/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