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年來首次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職業教育發展踏上了新征程。近年來,揚州市職業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瞄準高端裝備制造業,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新產品試驗試制、工藝技術及方...
今年5月,26年來首次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職業教育發展踏上了新征程。近年來,揚州市職業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瞄準高端裝備制造業,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新產品試驗試制、工藝技術及方法研究、產品檢驗等共性技術需求,結合專業(群)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社會服務需要,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匯聚人才、項目、技術和資金等資源,構建服務教學、實習、競賽、培訓、技術開發的產教融合集成平臺,主動融入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產、技術、管理、服務和創新體系,助力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系統實踐了“課證融通、學訓一體、賽創同步”的產學協同育人新理念。
“課證融通”育新人,“教育鏈”“人才鏈”有機融合
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高,高端裝備制造業相關專業畢業生年均就業率達99.1%、企業滿意度達92.9%,對口就業率為90.29%。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德國通快)、江蘇亞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行業頭部企業駐校招聘,這些企業評價學校畢業生“品行正、吃得苦、用得上”。畢業生中涌現出大眾汽車“全球五佳學徒”劉爭國、江都“龍川工匠”欒榮生、“揚州工匠”卞仕新、“江蘇工匠”趙桂勇以及被譽為設備維修“老中醫”的吳玉華等一批能工巧匠。
梳理“崗課契合”課程體系。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突出能力培養,加強實踐教學,以“1+X”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抓手,“崗變課變”,瞄準崗位技術變革需求,把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行業企業準入標準、社會生產崗位標準、大賽標準、裝備制造產業鏈條中的具體工作任務規程等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系統整合專業課程體系。
打造“模塊化”課證結構。對接畢業生就業核心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職業素養,把崗位典型項目、專業技能大賽項目、“1+X”職業技能等級項目、專業創新創業項目和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模塊化”課證課程結構。
明確“多證書”教育目標。推行“項目化+探究性”的課堂教學方式,將核心課程的教學和實訓環節直接建立在生產一線及實訓現場,最大程度縮短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訓練之間的物理距離和時間長度;與江蘇省機械行業協會、江蘇省工業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和揚力集團等13家行業、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以證促改、以證促學、以證促教、以證促建,實現了多證書教育。
“學訓一體”精技能,“教育鏈”“產業鏈”有機融合
依托揚州市職教集團,學校聯合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等27家行業頭部企業,以“企業共性需求+校企合作開發”為驅動,開展專業對接企業,推進團隊對接項目,落實學生對接崗位,共建揚州智能制造先進技術示范中心、西門子SCE教師培訓中心、金方圓培訓學院等平臺,將平臺匯聚的設備、項目、人員、企業文化等資源融入工匠培養全過程。
引導教師融入平臺。從實踐出發,針對工匠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行教師融入平臺,實施 “教師—技師/工程師—導師”培育計劃,駐基地開展項目教學、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等活動,提高教師工程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融入項目。學生學徒制教育促進學生在實驗實習中學技術、實戰比賽中練技能、技術開發中敢創新,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搭建“校—省—國”三級競賽平臺,承辦各類技能大賽,將職業技能大賽項目融入教學內容,強化專業核心技能,培養職業精神,加入雙創企業,參與技術服務或項目開發。
推動平臺項目融入課程模塊。推行課堂與工場互融,提升課程質態,改革評價方式,暢通師生能力提升路徑。同時,率先試點了“黨員+導師”制度,建成大師工作室、賽場式課堂、匠才培育工作坊,營造黨員帶頭、導師引導、大師示范、學生勤練的學習氛圍,培育學生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探索和豐富了產學協同培養智造工匠的新方法。
“賽創同步”助成長,“教育鏈”“創新鏈”有機融合
近年來,學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為地方培養了一批“品行正、知理論、懂技術、精技能、創業有能力、創新有意識”的智造工匠;學生獲授權專利20余件,參加省級創新創業大賽獲獎20余項,參加國家、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獲獎60余項;“筆上青春”創業項目獲“創青春”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
打造“遞進式”賽創培養路徑。學校著力培育工科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打造了課中學、賽中練、創中思三層“遞進式”的“賽創同步”人才培養路徑,實現賽教融合、創踐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抓住“賽有所長”賽創培養關鍵。從“學技術”和“練技法”的角度,階梯化培養專業人才,開展“提質培優”小班化教學試點,對接企業創新需求開展項目研究和創業孵化,技能大賽優秀畢業生優先留用學校雙創基地,為入駐企業提供人才支撐,推動企業良性發展,實現“賽有所長”。
明確“創有所成”賽創培養目標。設立專業“創新創業基金”,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組建師生“雙創”工作室,遴選優秀學生,按照興趣和能力,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和企業項目。激勵學生通過參加“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競賽,提升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讓學生“創有所成”。
來源:《新華日報》 2022年7月21日 第7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