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近日出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全面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南京市將試點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并從實際出發構建南京特色的“五多”課程體系。
5月9日,省教育廳在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省教育廳近期研制出臺的《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相關內容和下一步工作考慮作詳細介紹。發布會上,省教育廳、南京市教育局、江南大學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問(江蘇新聞廣播記者):《方案》在基礎教育領域提出,要研制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指導意見,全面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請問各地市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哪些側重點呢?
答(南京市教育局二級巡視員 潘東標):4月15日,南京市發布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包括六大目標、八大行動。這個行動有7個特點:
一是機制創新。在全國率先成立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由全國高校、基礎教育、人工智能企業的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匯集市教育局12個處室和直屬單位的力量,統籌推進全市的人工智能教育工作。
二是整體推進。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教育既包含人工智能教育的課程,也包括人工智能在教、學、管、評、研、育等六個方面的應用,應當做到學用結合。同時,學生、教師、管理者的人工智能素養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整體規劃,整體推進。
三是一校一策。我們明確提出用三年時間在中小學100%開設人工智能課程。面對中小學在開設人工智能課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我們決定從實際出發,構建南京特色的“五多”課程體系,即多層次、多學科、多場景、多渠道、多形式,一校一策,靈活機動地組織人工智能教育。扶持特殊教育學校和薄弱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保障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四是隊伍支撐。實施“AI領導力”培育計劃,對中小學主要負責人開展全覆蓋的專項培訓。開展“十百千萬十萬”工程,提升全體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即對全部的10萬名中小學教師開展人工智能通識培訓;對1萬名教師實施分學科、分領域、分層次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的專項培訓;培養1000人的骨干教師隊伍;培養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能力卓越的100名首席教師;成立10個人工智能教育名師工作室。
五是科研引領。實施“AI賦能計劃”,定期開展展示研討活動。計劃發布以來,已舉行5場活動。在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增設“人工智能教育”專項課題,聚焦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法創新等關鍵重難點問題,引導教師深入開展系統性研究。
六是場景革命。借助產學研用聯合體,推進人工智能賦能下的高水平智慧校園建設,打造百大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將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學全學段、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助力教學管評研育,打造“AI+教育”新生態。
七是國際視野。設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國際合作專項“哪吒計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在倫理與安全管理方面的水平。
南京將堅決落實江蘇省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通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和模式,為中國的教育數字化轉型貢獻特色鮮明的南京智慧和南京方案。
問(《新華日報》記者):在高等教育領域,去年省教育廳已經出臺《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本次方案的出臺對高校而言有何最新指導意義,省級層面下一步又將重點實施哪些改革舉措呢?
答(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 徐慶):去年12月,省教育廳印發了《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明確了三大目標、五大任務、三大保障。本次《方案》出臺,從更高站位、更全視角系統闡述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全學段、全領域、全要素的改革發展任務,為江蘇高校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提供了上位政策支撐,將更加有利于統籌各方資源,協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助力全省大中小學共同運用人工智能實現育人改革實踐創新,構建人工智能領域拔尖人才的超常規、貫通、創新培養機制。
下一步,省教育廳將持續加大行動實施力度,全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專業建設,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提供堅強支撐。一是強化重點項目支撐。在品牌專業建設工程、省級人工智能學院、大學生企業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成果培育建設等專項工作中,對人工智能相關項目予以傾斜支持。二是做好優質資源建設。打造包括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人工智能專業核心課程、“人工智能+X”交叉課程等在內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并組織編著“人工智能+”高質量教材。三是促進高校交流共享。遴選建設一批省級“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應用場景案例,支持相關高校牽頭成立人工智能教學聯盟,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和經驗交流。
問(新華社記者):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請問江蘇高校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轉型升級上有哪些積極探索?
答(江南大學副校長堵國成):江南大學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指引,將AI技術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頂層設計,構建系統性人工智能教育生態
學校今年年初專題召開人工智能賦能本科教學研討會,發布了《大學生人工智能素養紅皮書》與《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指南》,為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提供指南。起草《江南大學人工智能賦能本科教學行動方案》,凝聚集體智慧,共同打造數字化牽引改革的高質、高效教育教學新場景。自主研發“智黿學堂”平臺,支持24小時AI助教答疑與個性化學習路徑生成。強化“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持續推動“人工智能課程”建設,開展江南大學一流本科課程(智慧課程)專項建設,兩批立項86門課程,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深入實踐,推動“智能+”深度融入學科與產業
設立“食品AI卓越創新班”“申威卓越創新班”等特色班級,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以食品AI班為例,大一即設置頂尖導師團隊全過程介入式培養,碩士階段設置了食品與人工智能雙導師制,博士階段以食品+人工智能領域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為引領,培養學生解決重大復雜型難題的能力。
三、培評結合,助力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提升
構建人工智能素養測評體系。上線“大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測評平臺”并試點開展了人工智能素養合格考試,黨委書記、校長為首批通過考試的12名學生頒發AI素養合格證書,樹立標桿。
啟動“AI賦能教育教學”專項培訓進學院工作。系統設計八大主題,構建了從教學設計到教學研究、課程建設的AI賦能閉環。定制“AI專題講座+工作坊實操”組合培訓方案,創新采用“理論講授+工作坊實操+案例分享”三位一體的沉浸式學習方式,確保AI培訓與學科需求深度適配。
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智黿學堂”功能迭代,推進數據驅動的課堂診斷分析,為全國高校提供“江南范式”!
來源:高教處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