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9月5日,在慶祝第35個教師節暨2019年“南京教育好故事”巡回分享活動啟動儀式上,南京市教育局、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向老師們發出由衷的節日祝福!感謝人民教師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老師好
“老師好!”9月5日,在慶祝第35個教師節暨2019年“南京教育好故事”巡回分享活動啟動儀式上,南京市教育局、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向老師們發出由衷的節日祝福!感謝人民教師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據悉,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于2018年啟動了“南京教育好故事”評比活動,著力在培育典型、創新載體、整合資源、健全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共同挖掘南京教育好故事、齊心傳遞南京教育好聲音。2018年9月“南京教育好故事”分享會啟動儀式后,巡回分享團先后進學校、機關、社區,共舉辦70余場分享活動,受眾人數近1.6萬人次。
今年,“南京教育好故事”持續成為春季開學的新熱點,全市830所中小學幼兒園近4000名教師參與了好故事演講。經過校、區、市級比賽交流,一大批好故事脫穎而出。自9月5日起,“南京教育好故事”將開啟新學年的巡回分享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師德模范和師德標兵教師名單吧!
師德模范名單
第十二屆南京市教育系統師德標兵名單
以師德模范為標桿
做“四有”好教師
市教育局宣德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南京教育好故事”突出了“德、特、融”三個特點,具體來說,突出“德”字,打造“培訓 + ”的教育實踐模式,組織專家對“巡回分享”講述人進行點對點指導培訓;突出“特”字,采用掃描二維碼、獨家定制菜單式服務新形式;突出“融”字,加大與傳統媒體、新媒體、戶外媒體合作力度,不斷擴大“南京教育好故事”的影響力。據悉,“南京教育好故事”今年被評為南京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十佳創新案例。
“‘南京教育好故事’活動通過鮮活的教育細節,給廣大教師以見賢思齊的動力,給廣大市民以真實樸素的感動,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張生表示,第35個教師節即將來臨,希望南京每位教師以師德模范為標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
分享會上,觀眾們欣賞到8個南京教育好故事。其中包括:4年行程2000公里,寫出10萬字日記的紫東實驗學校教師葛盛的故事;幼兒口中親愛的“籃球哥哥”建鄴區實驗幼兒園教師許曉明的故事;“孩子最忠實的陪伴者”二十九中學教師佘文萍的故事;在云貴兩地支教8年多,資助230多位貧困學生的南師大附中教師孫寧生的故事;致力于將藝術融入教學每個時空的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曹啟海的故事;三十多年默默奮斗在特教戰線上的教師伉儷,南京盲人學校教師劉劍平、王斌夫婦的故事;藏族學生的漢族“阿爸”金陵高職校西藏班班主任高榆生老師的故事,以及用真情溫暖學生、用真意幫助同事的瑯琊路小學副校長、省數學特級教師張冬梅的故事。這些老師的故事讓現場觀眾身臨其境、深受感動。
活動現場,在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吳邵萍、葛華欽,全國先進工作者楊瑞清,全國模范教師徐其軍、沈峰、陶勑恒,全國優秀教師蘭全翠、南京市勞動模范鄒余貴,“江蘇好人”吳在劉等9位近年來涌現出來的南京優秀教師分享了他們的教育感悟。“新老教育模范同臺講述他們的教育故事和感悟,讓我們看到了南京教育的傳承與希望!”一位現場觀眾激動地表示。
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9位南京師德榜樣是我市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代表,因為有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默默奉獻,南京教育才有了如今的成就。8位‘好故事’的分享者,讓我們看到好老師就在你我身邊。新時代,我們要講好南京教育好故事,唱響南京教育主旋律,助推南京教育新發展,彰顯南京教育新風范,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p>
圍觀!我們身邊的好老師
四年家訪10萬字日記
講述人:科利華中學紫東分校葛盛
我是一名來自玄武的老師。提起玄武教育,相信大家腦海中會浮現出很多名校。有南師附小,北??;玄外,科利華中學,十三中,九中……群星璀璨,點亮了南京教育的天空??墒怯羞@樣一所學校坐落在紫金山東麓,全校四百多名學生,有80%以上都是外來務工子女,45名教師,默默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耕耘堅守,這里就是紫東實驗學校。四年前我加入了這所學校, 開啟了我最好的時光。
東到句容寶華,北至江邊燕子磯,向西向南到過鐵心橋,油坊橋……四年來,我個人家訪行程大約2000公里,差不多可以從南京步行到成都。四年家訪的旅途,都匯聚在這近10萬字的家訪日記中。家訪的路上我并不孤獨!我的身后是全體紫東老師們!百分之百的教師參與,走訪百分之百的家庭?!半p百”家訪已經持續整整7個年頭。老師們的家訪路程已達百萬公里,這就是我們的家訪軌跡,粗略估算,差不多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
我是籃球哥哥
講述人:南京市建鄴實驗幼兒園許曉明
與孩子們的籃球故事要從剛到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說起。大二班的孩子正在操場上拍球,角落里的我默默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玩籃球,但還沒掌握籃球的玩法。我想我何不發揮自己的籃球特長,來一次另類的自我介紹,與孩子們一起走進籃球。
“小朋友們好!我是曉明老師,有誰想和我一起玩籃球?”
我一邊表演著花式籃球,一邊向操場走去,孩子們立刻被我吸引了,“我想玩,我想玩,曉明老師,我也想玩?!?/p>
一個孩子拿著球焦急的說“曉明老師,我的籃球怎么拍不起來呢?”樂樂向我求助,我鼓勵他不要害怕,多去嘗試,仔細觀察同伴的拍法。
樂樂和孩子們在我的影響下嘗試著各種各樣的拍法,我把籃球當作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循序漸進的學會各種玩法?;@球帶給他們的是陽光,活潑,勇敢和自信。
孩子們有的單手拍,有的雙手拍,有的左右手交替、胯下拍球。這成了建實幼操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也親切地叫我“籃球哥哥”,哈,我非常得意。
伉儷情深,為盲孩子奠基
講述人:南京盲校孫麗娟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南京盲校四樓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你會驚訝于怎么會有這么吵的打印機,你也會看到一個永遠專注于手中工作的溫柔面孔。研究、翻譯、制圖、開機、上紙、打印、整理、裝訂成冊,這就是王斌老師年復一年的日常。
校內教材1654冊,試卷20672份,校本讀物180多冊,省資源中心各類教材383冊,這只是每年從王老師手中送到盲生手中熱乎乎的資料!僅為隨班就讀全盲生陳芊一人就做了9年的全套語數外盲文教材,全是手工錄入盲文。六點成一方,是王斌老師綻放的芳華!
穿過整個南京城,在與盲校遙遙相對的浦口訓練基地,你也一定會聽到有力的口號聲。帥氣的墨鏡、個性的短寸,這就是南京盲校體育教師劉劍平教練,也是王斌老師的親密愛人。然而,你不會想到這個慈眉善目的教練就是盲人運動員口中的“魔鬼教練”!翻開南京盲校 “金牌榜”:在殘奧會、殘亞會等體育賽事中,學校已斬獲100多枚金牌。34年來,劉教練培養的多名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
一朵梅花香襲人
講述人:瑯琊路小學劉鍇
張冬梅老師是南京市瑯琊路小學的副校長,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我是她的粉絲,向她學習怎樣做一名好老師。
班里有個叫小可的小男孩,特別喜歡折紙飛機,甚至課上也會折。瞧,這節語文課上,他又折上了。在兩次提醒之后,我實在是忍不住了:“站起來!上學就是來折飛機的嗎?”我的責問讓他瞬間石化!哎,就是因為紙飛機,我倆的“矛盾”不斷升級,為此,我也很苦惱。
直到有一天,我在張老師身邊看見了小可的身影。“張老師,我發現紙飛機里藏著數學的秘密?!毙】奢p彎著身子,像個溫順的小綿羊。原來,小可在研究紙飛機里的數學。張老師發現了小可,我怎么就沒有發現呢?從此,我開始走近小可,發現小可,紙飛機載著我飛進了小可的內心。
張老師的課像一塊磁鐵,緊緊吸引著孩子們。她的教學主張是“親和數學親和學”,和她搭班的日子里,我真切的感受到她帶著孩子們親近著數學,享受著數學。
從教30年,做孩子最忠實的陪伴者
講述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丁麗娟
一個高中教師的一天是怎樣的呢?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視頻中這位老師,她叫佘文萍,今年53歲,從教30年,一直是孩子最忠實的陪伴者。
大家在大屏上看到的每一幅畫,都是佘老師的學生親手為她畫的。來自老師的愛,可以把生活中的黑暗變成光明。
深夜,佘老師手機突然響了,電話那頭是班里的小謝。17歲的女孩,哭著說她此刻無處可去……佘文萍立即起床,一邊叮囑孩子原地等待,不要與陌生人說話;一邊喊上愛人一起,直奔小謝所在的地方。一看到老師,小姑娘就飛奔過來大哭:“老師,對不起!阿姨把我趕出門,我實在沒地方可去了……”這個成績優異,但性格膽怯的孩子——其實,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她也有過幸福生活,但養母去世后,養父再婚生子,一切就都變了。佘文萍意識到,僅僅幫這個孩子申請特困補助,減免學費,是遠遠不夠的……
她決定,必須再為這個特殊的家庭做點事。她竭盡全力,多方奔走,終于為這家人找到了一間10平米的小房子,給孩子一個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如今,小謝已順利考入名牌大學,還在校園勤工儉學,自己開了家小小的奶茶店。
教育,讓藝術同行
講述人:南京外國語學校曹啟海
有兩張明星片,我一直珍藏。
這張是一名同學畢業后在國外參觀展覽后專門寄給我的,上面寫道:老師,近日在烏菲茲美術館看到波提切利大師的《春》,倍感親切,數年前您對此畫的講解歷歷在目,宛如昨日。
這是另外一張由一群可愛的初三同學手繪的明信片:“十分喜歡老師的上課風格,據說是因為課表排錯了,您才教我們的,于是驗證了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學生記得我講過的知識,喜歡我上過的課,這是對我這個老師最好的肯定。二十七年中,無數張這樣的明信片激勵著我用心上好每一節課:向大師致敬、遇見印象派、尋找校園最美笑臉等藝術活動讓不喜歡畫畫的孩子喜歡上了美術課,數理化很好的孩子選擇了藝術大學,無數的孩子在藝術競賽中獲獎。努力把美的教育深植入學生心靈,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藝術老師的畢生追求。
云貴兩地支教8年
講述人:南師附中路寬
2011年1月13日,在南京師大附中的講臺上站了31年的孫寧生老師擠上了155次列車,列車的終點是云南曲靖,這里有一所希望學校讓他牽腸掛肚。這所學校沒有圖書室,也沒有建圖書室的經費,孫老師掏出自己的退休金,自己聯系施工隊,還四處籌募書籍。兩萬多冊圖書從火車站到學校,這位60出頭的老人一趟一趟搬運。三個月后,茨營中學第一個圖書室建起來了,每天的圖書借閱量近200冊,一個嶄新的世界對這小小的鄉村敞開了大門。
從2011年1月至今,孫老師已在云貴兩地支教8年零4個月。身高近1米八的漢子,體重只剩下57公斤。然而,孫老師的希望圖書室已有圖書約4萬冊,雜志5千冊,電腦60臺。8年來,有230多位家庭貧困的學生在孫老師的幫助下得到資助,其中有30多個孩子考上大學……在孫老師的影響下,南京的老師接過這面鮮紅的志愿者旗幟,遠赴祖國各地;南師附中一屆屆的學生也與曲靖同齡的孩子相互結識,互相學習。至今,南師附中共為云、貴兩地希望學校捐助資金十萬余元,圖書幾千冊。
藏族學生的漢族“阿爸”
講述人:金陵高職校蘇閩
夜色中,南京開往拉薩的火車即將啟程。站臺上,金陵高職校20名藏族畢業生哭泣著撲倒在“阿爸”懷中,遲遲不肯離去。強忍淚水的“阿爸”只有不停地叮囑、不停地叮囑,直到列車員在車廂門口催促,孩子們還是久久不愿放開他的手……
這一幕,永遠停留在高榆生老師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高榆生老師,是金陵高職校西藏班班主任。從2010年學校開辦內地西藏班起,他忙碌的身影就出現在一群藏族學生身邊,他以無私的愛換來了藏族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學生們親切地叫他“阿爸”。
自2012年首屆中職西藏生畢業,高老師所帶班級就業率達到100%,其中近30人進入拉薩寶馬集團,有10人考上當地大學,12人考上了西藏公務員。畢業生在留言中這樣寫道:“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阿爸,我們只愿撲進您的懷里?!?/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