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中小學食品安全問題,
社會高度關注。
日前,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共同發布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
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規定》將從4月1日開始執行。
其實,
在徐州的一些學校和一些地區,
“校長陪餐”已經開始了
徐州市星光小學:校長陪餐已經七年了
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并非一項新制度。
早在2012年,在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中,就提到“供餐模式應逐步以學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為確保食品安全,學校負責人應陪餐,餐費自理”。徐州市不少學校校長老師和學生已實現“同質同餐”。徐州市星光小學的校長喬文雯,就和學生共餐七年了。
徐州市星光小學校長喬文雯陪餐
3月26日中午,徐州市星光小學二年級的教室里,喬文雯排隊打好飯后,又和學生們湊在一桌吃飯。看著坐在身邊的校長,同學們很興奮,“今天校長陪我們吃飯,我想跟她比比誰吃得最干凈。”
當天中午,星光小學有“硬菜”——玉米青豆炒蝦仁,一眼望去,一盆蝦仁啊!再配上包菜粉絲、雞蛋湯,水果是小蜜橘。“好吃!好吃!在學校吃飯,比家里還好吃,我要再去喝一碗湯!”看到一名小男生風卷殘云般地吃完飯,記者連忙問他味道怎么樣。
“我是校長我帶頭,全校隨班老師均要求陪餐,同樣繳費、同時就餐、同標準就餐。”喬文雯告訴記者,該校有明確的校長乃至教師的陪餐制度。
制度要求校長、班子成員、隨班老師每天午飯按時在學校食堂陪餐,做好陪餐記錄;
陪餐領導或教師要及時主動了解學生就餐情況、食堂運行情況,發現和解決食堂管理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陪餐領導當天要檢查食堂是否嚴格執行原料購進驗收登記、物品索證索票、飯菜留樣等。
此外,該校還不定時邀請部分家長來校品嘗監督飯菜質量。
據星光小學后勤處主任經先迎介紹,每個星期學校都會請營養師制定菜譜,經學校審核后,再把菜譜張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公示。每天凌晨三點多,由值班校干輪流帶隊,從雨潤菜場購買新鮮的原材料,然后從清洗、消毒,再到制作、送餐,都要嚴格按照標準程序執行。“除了大廚,由喬校長帶頭,我們這些服務人員也都先是試吃過,吃過以后沒有問題,才讓老師和學生去吃。”
“七年來,校長、老師、學生,同吃一鍋飯,星光的師生情特別濃厚,早就已經是一家人。”喬校長真誠地表示,學生的食品安全是學校的頭等大事,校方深知責任重大,看到孩子吃得如此高興,家長如此信任,星光小學一定要繼續把這件大事辦好。
徐州經濟開發區:全部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走進徐州開發區中學,學校的廚房像軍營一樣,餐具齊刷刷,所有的區域干凈锃亮,所有器具統一放置,還印有明確的負責人。中午,校長譚永和學生們坐在一起,面前餐盤中的食物也和學生們的相同。譚永稱,徐州經開區已經在全區范圍內下發通知,要求各中小學、幼兒園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并做好陪餐記錄。
開發區中學校長譚永陪餐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重,保證學生們的食品安全是校長的首要任務。我在陪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一方面要關注孩子們的食品安全,一方面也在觀察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其實,不只是我們和學生們一起就餐,我們還邀請家長們也一起來,不但可以監督食堂的就餐情況,還可以到配餐中心進行參觀,實現全過程監督食品安全。”譚永說。
據介紹,經開區中小學、幼兒園學校食堂共計73所,配餐學校7所,在學校食堂就餐的學生約4萬人。近年來,經開區管委會一直將學校食堂建設作為“大民生”來落實,為各校建設標準化食堂。2018年,全區實施了“名廚亮灶”工程,實現家長及教育局對學校食堂實時網上監控。2018到2019年,經開區計劃投資3000萬元,為全區8所學校增建1萬平米學生食堂,使學生就餐環境進一步優化。
另據了解,在建好“硬件”的同時,經開區在食堂食材源頭監管上也進行了創新,他們自主研發了中小學食堂配送管理平臺,通過平臺能夠實時監測到各個學校每天食材訂購情況、食材的用量與價格走勢,對食堂的管理更加科學有效,既保障了孩子們的食品安全,也促進了管理科學化。
開發區實驗學校苗剛校長陪餐
“校長陪餐制度非常好,這要求各中小學校長、書記親臨一線、走進食堂,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要保障校園食堂供餐安全,最關鍵是要引入家長的力量來監督。”為了配合“校長陪餐”,經開區還將全區域推行了家校共管模式,各學校將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建立家長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不定期對食堂進行抽查,利用微信群等信息平臺促進家校互動,確保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實現常態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