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點近視,又不想太早戴眼鏡,老師能不能把孩子安排在前排?”“我的孩子個子高,每次都坐后面,能不能往前坐一坐”……新學期將至,有班主任陸續(xù)收到家長的調座申請,都想讓孩子坐前排。如何...
“我的孩子有點近視,又不想太早戴眼鏡,老師能不能把孩子安排在前排?”“我的孩子個子高,每次都坐后面,能不能往前坐一坐”……新學期將至,有班主任陸續(xù)收到家長的調座申請,都想讓孩子坐前排。如何解決家長們的“座位焦慮”?安排座位有哪些妙招?聽聽江蘇這些資深校長、老師們怎么說。
不允許設單獨座位
性別均衡,鬧騰的和安靜的穿插著坐
南京市江北新區(qū)高新實小校長徐雪晶說,學校教育要適合每個孩子的成長,就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排座位首先應該按照身高、視力等先決條件,個子矮的往前坐,個子高的坐后面,盡量保證大家都能看得見,同時還要兼顧孩子的個人性格、聽課習慣、交往習慣等,安排適合的前后左右的同學。
“排座位我們還會考慮以下幾點:第一、動靜結合,鬧騰的孩子和安靜的孩子穿插著坐;第二、性別均衡,保證一個四人小組里有男孩也有女孩;第三、尊重個體差異,針對特殊兒童,比如孤獨癥兒童、聽障或智障兒童,如果性格比較安靜,可以安排在同學們中間;如果性格比較暴躁,一般安排在老師的眼皮底下,距離老師只有一步之遙,保證第一時間老師可以來到孩子身邊。”
徐校長告訴記者,安排座位也有一些要避免的雷區(qū)。第一,不提倡關系好的同學坐一塊。“小學生的人際交往有廣泛的適應性,不應該一直只跟一個小孩玩,面對家長這樣的要求,我們都會和家長解釋清楚。”
第二、不允許設單獨座位。以前很多學校都會在講臺邊設一個單獨的座位,坐的都是問題學生。這樣的安排會讓孩子感覺被孤立,心理上也會有很多失落感。
第三、對于家長的需求,老師要正確看待,不能一味滿足。比如,有的家長說孩子同桌老打人,要求換座位。經過觀察以后,老師發(fā)現孩子們之間只是小打小鬧,屬于正常的喜怒哀樂。“學校也是小小的社會場景,孩子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試錯和修正自己,如果這種小小的人際關系都不能適應,長大之后走向社會,又怎么能適應、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呢?”
破解“邊緣座位”
小組學習調動課堂“參與度”,每周滾動輪換
“學校基于思維為核心的課堂模式,采用小組分配座位的形式,通過小組學習來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南通紫瑯一小課程中心宋悅波老師介紹,一個學習小組通常由4-5人組成,教師會根據孩子們的能力強弱、性格特點、學科優(yōu)長,參照他們的測評考核、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書寫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觀察來分配組員。
“有很多家長向我們反映,希望孩子坐在教室的中心位置,擔心孩子坐在邊緣的位置會影響聽課的積極性,成績下滑,也會損害孩子的視力。其實不然,面對家長的‘座位焦慮’,班級的座位采取‘滾動輪換制’,每周,整組的座位會向左移動,坐在側邊的學生也會與坐在靠近中間位置的學生進行調換,這樣不僅保證了孩子們的視力健康,對于孩子們來說,坐不同的座位,也會接觸到不同的同桌,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更加有效地促進孩子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同時,我們會通過小組團體學習模式來鍛煉孩子們的思維,提高課堂的參與度,讓孩子們自發(fā)地去參與討論,而且,每一組組員都有發(fā)言順序,每一位孩子都有發(fā)言的機會,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課堂,這樣就破解‘邊緣座位’的問題了。”
校長提醒:
學習成績與座位關聯不大,不必過于焦慮
蘇外張家港校區(qū)副校長張素生表示,很多家長特別注重孩子的座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班級的主角,坐在教室的C位上。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跟座位關聯并不大,真正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是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比如專注力、自控力等等。
“當然,長期坐在邊緣座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確實有影響,孩子會覺得老師是不是不關注他,不喜歡他。老師在排座位的時候可以安排區(qū)塊式、圓形會議式或馬蹄形座位等,盡量避免邊緣座位,每兩周調換一下,盡可能兼顧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可以讓孩子跟不同的同桌接觸,學會和不同性格、習慣的人相處。”張素生表示,當然,不管怎么排,總會有一些位置不受待見,學校不可能滿足所有家長的要求,也沒必要滿足所有家長的要求,學校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家長正確看待座位問題。
“一間教室里每個座位都要有人坐,每個學生也必須要有同桌。家長不必為這些事過于焦慮,如果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找一個足夠滿意的座位,都想要一個勤奮認真的同桌,都來找老師,那老師是不是很為難?其實,座位這件事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知道事實不可能都盡如人意,我們要去克服,要去適應,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