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的國家大劇院里,當臺上熟悉的旋律響起,臺下南開大學學生合唱團歷屆合唱團員的眼眸里淚光閃閃,他們不遠萬里從全球多地相聚在這里,只為慶祝在他們生命中留有重要位置的團隊——南開大學學生合唱...
【文化中國行】
光明日報記者 王藝釗
“美麗的南開我的家,我用一生去愛她……”5月5日的國家大劇院里,當臺上熟悉的旋律響起,臺下南開大學學生合唱團歷屆合唱團員的眼眸里淚光閃閃,他們不遠萬里從全球多地相聚在這里,只為慶祝在他們生命中留有重要位置的團隊——南開大學學生合唱團的30歲生日。
“感謝合唱團讓我在南開大學有一個家!”1995級校友黃萌在得知合唱團團慶的消息后,第一時間購買了回國的機票,經過十幾個小時飛行的她來不及休息,就和五百余名合唱團團員展開了集訓。
連續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類一等獎,多次在世界合唱舞臺上升起國旗,足跡遍布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南開大學學生合唱團自1995年成立以來,逐漸從一個學生興趣社團成長為一支享譽世界的高水平藝術團,用一支支令人驚艷的作品傳播中華文化。
在現場,當被學生稱為“孟媽”的合唱團常任指揮孟超美的手輕輕揮動,合唱團經典曲目《沂蒙山歌》隨之響起,望著臺前的團員,她不由得感嘆:“很難想象這是合唱團跨越30屆的同學們第一次配合,大家跟隨我的手一起呼吸、一起律動,這樣的和聲是最美的。”
能有這樣默契的配合和凝聚力,合唱團中“傳幫帶”的優良傳統以及團員認真自律的訓練態度是強力“黏合劑”。在排練間隙,畢業生團員們一直在為大一學生指導動作,讓他們體會合唱藝術的魅力。“合唱團的‘傳幫帶’傳統,不僅是傳曲目、文化和精神,還有學習跟生活。”2012級校友楊雪晴說,正是30年來一代代團員的努力和堅守,成就了今天碩果累累的合唱團。
每周有一整天9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節假日還要利用大半的時間進行集訓,平均一年要參加各類演出20余場,訓練時間超500小時,這些對于團員們已成為“家常便飯”。孟超美說:“合唱團同學們從來沒有喊過累,這就是南開精神給予我們的力量。”
30年來,有多位團員持續活躍在藝術領域,共有16位畢業生走上藝術道路,在中國東方歌舞團、浙江音樂學院等處任職。
今年“五一”假期,合唱團接連登上天津大禮堂、國家大劇院舞臺,連續兩天舉辦專場音樂會。音樂會上,合唱團呈現了多部在世界合唱比賽中獲獎的民謠合唱作品:京劇與合唱完美融合的《盛世梨園情》、神鬼為之啼泣的《霸王別姬》、替父從軍的巾幗傳奇《花木蘭》……這些作品憑借著新穎的藝術構思,將中國戲曲、武術、民樂等融合于合唱表演,打造出全新的合唱理念和表演形式。
用歌聲傳承中華文化,用表演展現文化自信,是合唱團一直以來的使命。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合唱團曾多次受教育部和國家漢辦委派,赴美國、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柬埔寨等地參加漢語年和孔子學院的藝術公演,將歌聲傳唱到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了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16日 09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