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落下帷幕,濟南大學參賽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19項、優秀獎19項,共計64項國家級獎項,并獲得全國總決賽優勝學校...
近日,第十五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落下帷幕,濟南大學參賽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19項、優秀獎19項,共計64項國家級獎項,并獲得全國總決賽優勝學校稱號,刷新歷史最好成績。本次大賽,展現了我國高校信息技術領域學子的最高水平。
“濟南大學學子取得的優異成績,得益于我們推出的本科數字教育行動方案。這項改革舉措,旨在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培養新質生產力創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探索具有濟南大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改革新方向和實踐新路徑。”濟南大學校長劉宗明介紹。
《濟南大學本科數字教育行動方案》自2024年推開以來,該校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傳統本科專業交叉融合,推進本科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高質量人才培養。
目前,濟南大學通過七大措施全力推進學校本科數字教育工作。
建設人工智能公共課程體系。對《大學計算機》等公共課程進行優化升級,將傳統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相關內容轉為線上課程,增設人工智能模塊,建設人工智能公共課程體系。根據各專業的實際需求和“人工智能+”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逐步擴大人工智能公共課程體系的覆蓋面,開設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核心通識課程。
推動傳統專業轉型升級。強化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專業領域的應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設置,改造專業核心課程,逐步構建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鼓勵人工智能行業企業力量有序參與,通過實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等多種途徑,合作開發課程,共建實踐基地。
探索新型課程組織形式及智慧教學模式。推動線上課程資源建設,立項人工智能交叉課程建設,加快數字教材出版,大規模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運用大數據、知識圖譜等技術輔助教學,持續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結合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設,創新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實踐活動,加強數字化新型教學場景應用。
加強數字化平臺軟硬件條件建設。強化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構建集教學、學習及管理于一體的智慧教學平臺。基于學校高性能計算平臺等資源設施提供基礎算力服務,引進企業服務資源,滿足學校數字化教育教學需求。加強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智慧教學實驗室、智慧教室等硬件條件建設,創設沉浸式立體化學習環境。
建設“人工智能+”師資隊伍。為保障本科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學校組建“人工智能+”師資隊伍,共同推動方案實施。調研現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背景的師資力量,依托相關學院以及行業企業組建“人工智能+專業”教學團隊;統籌做好年度人才引進計劃,保障人工智能師資隊伍的足額配備;定期開展師資能力培訓,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師資隊伍理論素養及實踐能力。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探索“人工智能+教師教育”培養新模式,推動數字素養融入師范生培養體系;探索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新機制,面向非人工智能專業背景教師,開展人工智能導論和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面向“人工智能+”師資隊伍,開展跨學科融合的人工智能專業素養提升培訓,通過專題研討、學術交流等形式增強教師理論素養及實踐創新能力。
營造學校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良好氛圍。將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全面融入“第二課堂”,營造數字化應用濃厚氛圍,激發學生應用數字技術的興趣和創新能力。加強社團建設,組織與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相關的主題活動;推動數字技術普及,舉辦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網絡信息安全系列專題名家講座;強化數字技術應用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組織程序設計和人工智能應用等競賽活動。
預計到2027年,濟南大學將實現30個左右傳統專業的轉型升級。完成大學計算機類公共課程改造,建設人工智能公共課程體系;建設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專業領域應用的本科通識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150門左右;出版數字教材等新形態教材20部;開展數字教育教學改革,培育相關高水平教學成果7-10項;建設虛擬仿真實驗中心、智慧教學實驗室3-5個,建設一體化智慧教學平臺;“人工智能+”師資隊伍達到100人左右,教師數字素養顯著提升;學校數字教育氛圍濃厚,學生數字意識、數字知識、數字技能及應用數字技術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濟南大學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部署。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貢獻濟大智慧和力量。”濟南大學黨委書記劉春華說。
(稿件來源:濟南大學 文/劉珂珂)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