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俄亥俄州悄悄通過的高等法案,直接把教育交流拖進了國際博弈的棋局要求公立大學停止與中國高校合作,限制孔子學院運作,連實驗室設備采購都要審查中國背景。
這兩天家長群里炸開了鍋,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留學預警讓準備赴美的學生家庭坐不住了。
事情的起因是俄亥俄州悄悄通過的高等法案,直接把教育交流拖進了國際博弈的棋局要求公立大學停止與中國高校合作,限制孔子學院運作,連實驗室設備采購都要審查中國背景。
現在讓我們跟著芝加哥大學的小林同學,看看真實處境。
這個來自杭州的00后原本計劃明年轉學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做材料學交換生,現在卻收到項目暫停通知。
我準備了半年的實驗數據突然用不上了,更擔心已經獲得的實驗室準入資格作廢。
小林邊說邊給我們看手機里保存的實驗室操作規范文檔,密密麻麻的筆記見證著他的付出。
這場突如其來的政策調整波及面遠超想象。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數據,全美現有29萬中國留學生,其中俄亥俄州就有1.2萬人。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材料科學、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這些專業的聯合培養項目占中美教育合作的73%。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穎一教授指出,這種"學術脫鉤"正在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繼俄亥俄州之后,得克薩斯、佛羅里達等5個州已在醞釀類似法案。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高校開始設置敏感專業清單,要求中國留學生簽署額外的安全協議。
但故事還有另一面。我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見到了正在讀博士的王學姐,她展示了實驗室的日常:上周剛和國內團隊完成量子通信的聯合實驗,項目經費來自兩國共同基金。
她透露,其實很多美國教授都在私下聯系中國合作方,通過第三方機構繼續推進研究。
對于計劃留學的家庭,這些變化意味著什么?
業內專家給出三點建議:
第一,避開正在審議限制性法案的州;
第二,優先選擇私立院校(目前受影響較小);
第三,建立學術成果雙備份機制。北京某留學機構負責人李老師特別提醒:"遇到簽證審查延長時,要及時聯系學校國際處開具支持函。
值得關注的是,危機中正涌現新機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上海紐約大學等中外合辦院校的咨詢量近期激增45%。
正在籌備申請的深圳高中生小陳說:"既能獲得國際認證學位,又不用擔心政策風險,何樂不為?
這場教育領域的波瀾,折射出更深層的時代變局。正如北大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教授所言:知識的流動從來不會真正被阻斷,關鍵是要保持學術共同體的對話渠道。
當我們看到麻省理工的中國留學生自發組織線上學術沙龍,當伯克利教授們聯名反對學術政治化,教育的韌性正在顯現。
站在十字路口的留學生家庭不必過度焦慮,但需要做好風險評估。建議定期查看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關注目標院校的官網公告,同時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畢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通行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