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山東理工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成果展開幕式暨尹干藝術博物館開館儀式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創始人尹干向學校捐贈了自己多年來創作的626件陶瓷、琉璃、絲綢等藝...
把藝術融于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是有靈魂的。
5月24日,在山東理工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成果展開幕式暨尹干藝術博物館開館儀式上,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創始人尹干向學校捐贈了自己多年來創作的626件陶瓷、琉璃、絲綢等藝術精品。
儀式上,尹干揭秘了捐贈背后的故事。
“2020年,我向學校提交了一份報告,想把自己多年來創作的藝術作品無償捐贈給學校,希望能為學校的校園文化、美育教育、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同時也是借此機會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事情。”尹干介紹,最終,他將626件陶瓷、琉璃、絲綢、繪畫與書法等作品捐贈給了山東理工大學,學校迅即啟動了博物館籌建工作。
展館內的藏品琳瑯滿目,在記錄下一件件作品的同時,有人好奇道:很難想象這么多作品全部出自一人之手,尹大師是如何同時涉足陶瓷、琉璃、絲綢、繪畫、書法等各領域的呢?
公開資料顯示,1962年7月,尹干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他先后在山東硅元、華光陶瓷及山東省陶瓷公司等單位,從事陶瓷設計與產品開發工作。1989年進入教育系統,組建淄博師專藝術系,從事教學工作,直至退休。
“淄博有諸多地域文化,如齊文化、聊齋文化、陶瓷文化、琉璃文化、絲綢文化。”尹干說,“除了我一直從事的陶瓷設計與產品開發工作,2013年我開始涉足絲綢領域,設計了上千幅絲綢作品,2015年涉足琉璃領域的產品開發與藝術創作領域,每年都深入淄博領尚琉璃坊車間創作開發新產品,創作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琉璃作品。”
記者注意到,尹干藝術博物館第一展廳以陶瓷為主,展陳了高溫窯變花釉、陶藝、陶瓷雕塑、釉下青花、刻瓷、釉中彩陶瓷、日用陶瓷等藝術品。第二展廳以琉璃為主,展陳了七彩琉璃瓶、流光溢彩琉璃瓶、炫彩琉璃瓶、琉璃盤等藝術品。
據山東理工大學消息,尹干藝術博物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