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走紅是說明像我這樣做物理實驗的老師變少了,如果像我這樣的老師多了,我也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以雷霆擊碎黑暗!”短視頻中,一位身披黑色斗篷的年輕老師站在講臺前,舉著一根一人多高的漆黑“法杖”,念出這句咒語,原本關閉的日光燈突然開始閃爍,“法杖”頂端的特斯拉線圈和日光燈管之間出現一道令人炫目的“閃電”,臺下瞬間爆發陣陣歡呼聲和掌聲。
這是江西景德鎮十三中學物理教師夏振東為初二學生上課的場景。“干冰升華實驗”“特斯拉線圈實驗”“電流熱效應”……從2017年帶第一屆學生時嘗試將創意物理實驗帶進課堂至今,夏振東已經堅持了6年。2021年起,夏振東把自己上課視頻傳到網上,并因為視頻“仙界物理課”在網絡上迅速走紅,被網友稱為“寶藏老師”。
對于在網絡走紅,這位90物理教師坦言,之前只是想通過錄課糾正自己授課問題,沒想到會火,“我的視頻爆火,說明現在開展的物理實驗確實不多了,顯得我很與眾不同,什么時候大家覺得我也就那樣,那就很好了。”
夏振東在課堂上做干冰升華的物理實驗。受訪者供圖
對話
想用實驗更多展現物理的美
新京報:當初為何萌生了在課堂上做物理實驗的想法?
夏振東:物理現象很迷人,但有些現象不是很明顯。而我的講述能力有限,通過語言只能片面地展現出物理的美。假設物理的美是100%,我用語言描述可能僅展現出20%的美,通過物理實驗,我能展現出它80%的魅力。我想把物理的美展現得更多一些,所以需要借助實驗。比如在教室里演示干冰升華實驗時,大量干冰升華,過程中產生的水霧和云類似,學生不僅看到“霧”,甚至能摸到“云”,我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來感受這堂課。
新京報:把實驗引入課堂后,效果如何?
夏振東:我做這么“酷炫”的物理實驗也是想“偷懶”。初中物理的學習,最主要的是掌握知識、理解相關物理概念。做實驗的時候,學生們會處于興奮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我會在實驗中穿插提問,實驗結束后進行總結性的提煉,提煉完了再對學生進行詢問,學生們就會把概念記得很牢,上課效率很高,比單純的講課好很多。
如果某個知識點只是講述一遍,學生可能只記住了20%。我做完了實驗再講,那學生能記住更多,所以這也是一種“偷懶”的方式。學生們上課聽得認真,知識點記得牢固。我每次的作業就布置十來道題,10分鐘就能寫完,考試也比較少,但學生的成績很好,我不用花那么多時間批改作業,也不用抓著學生背書,這不就相當于“偷懶”嗎?
多次模擬后再實操,教會學生規避風險
新京報:易拉罐、滑板等都曾被你用作實驗器材,日常生活怎么想到這些點子?
夏振東:有些是反復琢磨后想出來的,有些則是靈光乍現。比如看到別人挑西瓜時用手敲聽音,我發現這是通過“音色音調”判斷西瓜好壞的好例子,那我可以買幾個生熟不一的西瓜搬上講臺,讓學生們學習“音色音調”的原理。
新京報:如何找到合適的器材?
夏振東:合適的實驗器材很難找,為了一個器材找好幾天是常有的事情。動手制作是另一個選擇,打磨機、電鉆,學著學著就會用了,很多實驗道具就自己進行制作。還有一些實驗,由于動手能力有限、工具有限暫時無法實現,我就會將實驗備注,等待時機再次嘗試。如果找到了某個廠家,可以用錢買工具、器材,那時可能就能做出來了。
新京報:有網友質疑,火、電、激光等危險實驗設施帶進課堂中會不會讓學生放松對危險的警惕?會不會在課堂中產生意外?
夏振東:為了解決安全問題,我會在教室的同一位置,反復嘗試十幾次同一個試驗,經過多次模擬再進行課上的實際操作。課堂不僅是老師的,也是學生的,最關鍵的是我了解我的學生。在學生配合的情況下,我會去做一些有創意有難度的實驗,并且對學生做安全方面的引導,教會學生規避危險,保護好自己。
新京報:如果課堂中實驗失敗了怎么辦?
夏振東:我在備課的時候常常會有實驗失敗的情況,課堂上“翻車”也很正常。我會把失敗的實驗作為“失敗教育”的好機會。現在的孩子覺得做什么事情就應該做成功,很難接受失敗,抗挫折能力不強,但客觀來講,科學家也不能保證每次實驗都成功,失敗更是家常便飯,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失敗,告訴學生失敗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失敗,多嘗試。
我原來讓學生嘗試“筷子提米實驗”,也沒有告訴他們具體要怎么提,大概1/3的同學都無法做成功,但是有2/3的同學在無數次失敗以后可以成功提起來,我的目的就是想讓他們體驗一下失敗。”
“教育者的字典里不能有差生”
新京報:作為90后年輕老師,你和學生之間是怎樣的相處模式?
夏振東:我帶的第一個班,由于班主任變換頻繁,成為“刺兒頭”最多的班。一開始我就用老辦法去兇他們,甚至大力地敲桌子去鎮住他們,都沒用。班上很多男同學比我高,一點兒都不怕我。后來和他們“斗智斗勇”多了,漸漸融洽相處,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一堂公開課曾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青年教師需要上公開課,我就選擇了這個“刺兒頭”班。在沒有提前演練“彩排”的情況下,班上的“刺兒頭”帶頭認真聽課。教育局的領導甚至認為這是全年級最好的班,夸獎了我,這是我教書生涯中的“高光時刻”。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學生,他們眼里流露出復雜的神情,可能這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肯定,學生們不停地鼓掌。
新京報:如何面對班上成績不好的學生?
夏振東:現在的學生、家長太注重結果,忽略了過程。學習是在過程中進步,而不是在結果中進步,有些方面短期無法體現其價值,卻對長期發展很重要。我原來也把注意力放在成績的高低,忽視了學生的狀態、學習的興趣、對于老師的認同感。但我逐漸意識到,從短期來看,學生的成績是有提升,但長此以往,老師會感到非常乏力,就像在拉著他們走。
而且作為教育者,字典里不能有“差生”這個詞。所謂的“差生”只是考試成績低,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差。學生們的運動、音樂、管理才能無法通過分數體現出來,僅通過分數評價學生的優劣是非常片面的。我常對同學們說,即便你在父母乃至一些老師眼里很糟糕,也千萬不要否定自己。可能只是你的某些才能沒有展現出來,或是還沒有機會展現。先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你可能就會遇到適合自己的舞臺。
作為老師我曾經也有成績落后的時期,如今我站在講臺上,認為所有的學生未來都具有可能性。我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影響到更多靈魂,甚至是學生們的人生軌跡。
“我能走紅說明做物理實驗的老師變少了”
新京報:你怎么看自己在網絡上火了?
夏振東:誰也不知道自己能火起來,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通過錄課糾正自己的授課問題。互聯網常常會放大一個人的優點,需要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而作為年輕教師,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比如說話不夠簡練,上課儀態不是很好等等。我能走紅是說明像我這樣做物理實驗的老師變少了,如果像我這樣的老師多了,我也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新京報:火了之后,對你有什么影響?
夏振東:作為四五線城市擁有百萬粉絲的博主,常會引來一些關注。我在別的學校聽課時,他們都認識我,會對我說,“你就是夏老師啊”,但我卻不認識對方,這樣的場景常常讓我感到手足無措。同行因為我在網絡上的名氣而抱有期待,認為我的課超越了一般普通教師,我學生也向其他人炫耀自己的物理老師。我會給他們降溫,讓他們知道我的課也還有問題,互聯網翻車的網紅還少嗎?我很清楚我才當了幾年的老師。
新京報:制作視頻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會跟平時的教學工作沖突嗎?
夏振東:我只利用節假日時間進行視頻剪輯,目前僅有26個視頻,被粉絲稱為“年更博主”,剪輯視頻太累了,剪輯主要看心情。
新京報:看到你的視頻賬號里也放置了一些實驗器材和書籍的購買鏈接,以后會考慮帶貨嗎?
夏振東:很多物理老師會問我,實驗器材在哪里買?鋼絲棉是怎么買?一開始我給他們分享鏈接,但是太花費時間。于是我就把一些常用的實驗器材,統一放置鏈接讓其他老師方便購買。做實驗投入大,但沒有經費補貼,后來,我發現自己的實驗可以出版成書,目前,稿費、出版書籍的收入和實驗的投入基本持平。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