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駐鎮高校和高中、初中、小學的10名省、市人大代表在此頓足沉思,“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在中國文化中,“大先生”是對有德業者的尊稱。江蘇省鎮江中學就走出過一位“大先生”,她就是曾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等稱號的于漪老師。8月30日午后的省鎮江中學校園,秋風輕拂、花香四溢,芊芊翠竹映襯出鮮嫩欲滴的綠意。民國風格的磚墻延續著百卅老校的誠樸風格,通透明亮的玻璃門廳盡顯著與時俱進的現代之風,“于漪教育思想館”這醒目的紅色館名令人對這位“站上講臺就是用生命在歌唱”的教育大家肅然起敬。來自駐鎮高校和高中、初中、小學的10名省、市人大代表在此頓足沉思,“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履職座談會
“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
“壯麗山川古潤州,江左人才淵藪。院本南泠,山依北固,一黌弦誦聲悠……”步入寧靜古樸的校園,跟隨市人大代表、省鎮江中學黨委書記馮章葆走近這座跨越三個世紀長青不老,歷經131年歲月洗滌,鐘靈毓秀、文化厚重的省鎮江中學。一座校史館,一部百卅風雨兼程史,秉承“一切為民族”的校訓,帶領一代又一代鎮中人櫛風沐雨,優秀學子如璀璨星辰,巍巍北固山在不語中見證一切。
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在省鎮江中學走訪調研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把“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時代要求,轉化為展現“鎮江教育站位、鎮江教育擔當、鎮江教育作為”的具體行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會同市教育局,組織邀請省、市人大代表先后走進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省鎮江中學,深入基層學校,進行現場觀摩、專題座談、交流互動,與20名省、市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敞開心扉、暢談發展,齊心協力、共謀明天,他們正努力向“鎮江驕傲”于漪老師一樣,“用生命在歌唱,傾心醉心教育事業,理想在崗位上、信仰在行動中”。
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聆聽感悟他們的心路歷程、履職故事,向人民教師致敬!致謝!
心懷民生:愿將丹心化春雨
中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價一個學校,先評價它的校長。”馮章葆用實干踐行諾言,以“釘釘子精神”做細做實做好本職教育工作,讓學生和家長擁有更多獲得感,深入教學課堂、聯系教職工、溝通學生和家長,聆聽建議訴求,圍繞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思考扎實調研,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辦法,努力向上反映社會對教育的意見和呼聲。“辦好一所學校、服務鎮江百姓是我作為教育條口人大代表的初心。”市人大代表,市中山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陶靜率先垂范做教師,盡心盡責當代表。深深地扎根在校園,努力做到師生有所盼,學校有所應,以加強隊伍建設撬動學校發展,為課程建設“增氧”,為學生成長“接力”。認真籌劃參與人大各類調研,組織并參觀藍舶科技有限公司智改數轉的現場,感受鎮江產業轉型發展的成效;參與“請代表監督、讓人民滿意”法檢兩院行工作;承辦鎮江市九屆人大京口代表團小組聯組“雙減”工作專題調研等。市人大代表,鎮江市外國語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徐玲用愛治校,用心履職。以“辦全品質學校、建高品位文化、育好品格學生、創優品牌教育”為目標,努力踐行“正格立品,愛就開心”校本化教育理念,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市外國語學校近五年來學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全校班級72個,在校學生突破3600人,教師隊伍不斷變化,她深感責任重大,解決學校發展瓶頸問題成了她不懈努力的方向。
在“民呼我應”主題實踐活動中,依托“五級人大代表統一接待選民日”“五走進五助力”等活動,走訪社區、企事業單位,接待和聯系選民,堅持立足實際問題調研、圍繞群眾關注發力、緊盯問題解決用勁,為群眾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急事難事煩心事。
“校長是學校教育的引領者,好校長更是師生的表率。”市人大代表,省鎮江一中黨委委員、副校長李浩20年來堅守教育教學工作一線,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鎮江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努力做服務群眾的“務實型”代表,認真參加“五級人大代表統一接待選民日”活動,收集到關于危房改造、環境整治、社區工作者待遇保障等意見建議6條。受聘“雙減”工作人大代表監督員,聚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和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合理化意見。“人大工作非常重要、大有可為。”
市人大代表,丹陽市全州中心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史菊花
市人大代表、丹陽市馬相伯高級中學副校長楊洋陽埋頭苦干不張揚,一心一意干事業。連續兩年人代會上提交的議案建議,均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受邀參與建議辦理過程,當面答復建議辦理結果。兩次建議的答復工作讓他感受到人大代表呼聲有回聲,群眾心聲“擲地有聲”,中國式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辦好老百姓認可的家門口好學校。”市人大代表、丹陽市云陽學校副校長胡云萍厚植為民情懷,踐行初心使命。堅持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職責使命,聚焦主責主業,深入基層,聚焦民生熱點問題,扎實調研潛心思考,提出“多元打造養老樂園,托起幸福夕陽紅”“關于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建議。擔任市人大代表后,丹陽市全州中心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史菊花跳出“一班一園”看教育的局限,盡力為民履職建良言。積極參加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調研、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視察以及市法院工作評議等活動,在人代會上提交《關于大力推進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發展的建議》得到市教育局和殘聯的積極回應。
奉獻無悔:春雨無聲潤桃李
市人大代表、鎮江新區大港中學信息中心副主任楊其坤
“種樹先養根,育人先育心。”市人大代表、鎮江新區大港中學信息中心副主任楊其坤當教師敬業勤勉,當代表盡責履職。作為心理老師,用愛滋養學生的心靈,如春雨般潤物無聲,像勤勞的園丁,守護那片成長的希望。當群眾反映大路鎮老水利站門口的路,一到雨天非常泥濘,給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時,她切實了解情況,確定群眾的反映屬實后,形成議案建議上交。2022年年底,此路開始動工重修,現已建成平整寬敞的水泥路,群眾再也不擔心雨雪天氣出門難的問題了。為學生驅散心靈陰霾,讓青春的心靈充滿陽光,市人大代表、江蘇省大港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孫開霞用愛和學生溝通,用心和選民交流。創新課堂教學,將繪畫運用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提升學生的情緒自我感知與調控能力,做善于傾聽學生心聲的“引路人”。積極參加小組活動,走出學校小空間,走進丹徒區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個產業大空間,與選民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服務,做勤于聆聽選民心聲的“知心人”。市人大代表、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教師夏春來利用人大代表選民接待等機會走進社區、學校,廣泛傾聽選民對教育工作的心聲,本屆以來,針對環境保護、教育、醫保、鄉村旅游等提出建議5條。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交《關于加強寧鎮間基礎教育交流的建議》得到市教育局的反饋和認可,并利用自己所主持的市、區兩級名師工作室與南京、蘇州、常州、無錫等地名師工作室聯動,為青年教師專業快速成長搭建舞臺,優秀青年教師培養效果初顯,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全省嶄露頭角的年輕教師。
市人大代表、丹陽市里莊中心小學教務處主任殷明芳
“把自己應該做的事當成喜歡的事來完成,不斷要求自己在與時俱進勤學上有新進步,努力做一個提升人大代表形象的踐行者。”市人大代表、丹陽市訪仙中學教師毛琴香嚴格要求自我,時刻做好表率。閉會期間代表小組活動從不遲到缺席,深入到教師中間、家長之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針對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人代會上提出《關于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第八、九屆鎮江市人大代表、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教導處副主任魏琴靜下心來教書,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學校推行“一師一專長”“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長”教育方式,多措并舉推動“雙減”政策落地,開展“5+2課后延時服務”、周三無書面作業日等系列教學改革。把家訪當作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人代會上提交《關于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深入推動我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扎根鄉村教育25年的市人大代表、丹陽市里莊中心小學教務處主任殷明芳以身作則,勇挑重擔。獨自一人撐起教導處全部工作的同時還一直擔任畢業班數學教學工作,雖已中年,但依然堅守年少的夢,傾注她的教育情懷。不負人民重托,積極為農村外來務工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發聲,為人代會帶去基于鄉村教育視角的高質量議案建議。
國之大者:桃李芬芳遍九州
“心系百姓事,肩扛國家責。”在鎮江,平均一個省人大代表,代表10萬鎮江選民意愿,省人大代表、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史金龍在教育中踐初心,在履職中顯擔當。當選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以來,各級代表活動、履職培訓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專業特長,分析長江江蘇段國際航行船舶壓艙水監管現狀,探究目前船舶壓艙水排放監管存在的問題,在省人代會上提出《依托地方產業優勢推動國際航行船舶壓艙水排放監管立法》的議案。省人大代表、句容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校長唐婉傾一顆丹心,育一方學子。今年,從任職19載的崇明小學文昌校區調任到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曾利用校園一塊近10畝空地,創意開展“田間地頭”多學科整合系列實踐活動,廣受學生青睞。積極申報省課程基地校,通過以字立人,統整五育并舉,防止課程“打補丁式的增設”,活動“走馬燈似的折騰”,避免教育的淺與泛。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實踐活動中,始終強化使命擔當意識,以履職成果檢驗學習實效。
“金秋禮贊筑夢人,沃土桃李競芬芳。”自2008年當選,連任四屆市人大代表的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魏敏真心教書,真誠做事,34年教學和科研生涯,養成幽默風趣的談吐、扎實淵博的知識、親切熱忱的態度,深受學生信任和愛戴。16年履職經歷,始終堅持求真務實,力求建言建到點子上,舉手舉在關鍵處,參與鎮江市“18部地方性法規回頭看”等調研活動及多部地方性法規立法等工作,曾連續多年提交同一議案建議只為推動群眾呼聲能夠落地生根。市人大代表,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由天艷,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身為教師代表努力把專業與社會需要、國家呼喚緊密相連,著力加強農業工程學科建設和涉農人才培養,著重培育“具有知農愛農情懷、強農興農本領、助農為農擔當”的“新農人”,引導廣大師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到基層去、到農村農企去”貢獻智慧,促進新農機、新品種、新農藝落地生根,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振興。
省人大代表、句容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校長唐婉
以“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教育精神,抒寫“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履職情緣。市人大代表、揚中市教育局婦聯主席王美娟踐行“回歸本真辦教育,靜水深流守初心”諾言,聚焦片區教研,浸入式區域推進,堅守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著力研學課堂,個性化策略研究,相融共生中探尋有溫度的融合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培養,項目化基地建設,立本求真中追求有生長的職社教育……多次參加各類調研視察,走進生產車間,實地感受揚中上市企業跑出的“加速度”;走進代表聯絡站,時刻關注民生民意表達渠道的暢通無阻;走進民生實事現場,深刻體會市政府凝聚合力按時向百姓兌現承諾的決心,讓實踐變得更細、更真、更實。市人大代表、丹徒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徐鵬程立足教育本職,做區域教育的引領者、服務者。深化教育改革,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雙減”改革等,圍繞“縣管校聘”,加強崗位晉升、績效考核、職稱評審改革等工作。人代會期間,就關乎發展、關乎民生的具體問題提交《關于增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膳食營養均衡的建議》《關于加強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議案》等議案建議。在閉會期間,作為丹徒二組組長,先后圍繞鄉村振興、困難學生幫扶、民生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等主題組織代表小組視察活動。連續擔任鎮江市第七、八、九屆人大代表,潤州區社區培訓學院副主任邊穎勇于肩挑重任,敢于為民發聲。當選十多年來,自覺發揚擔當精神,人代會上提交的多條建議均得到實實在在的解決。本屆以來,領銜提出代表建議7條,聯名提出代表建議6條,積極參加人大各項活動累計30多次,把每次活動都作為一次學習的機會,認真聽、記、想,認真發言。
“師者,如山間清泉”。尊師重教,人文鎮江,新時代的教師人大代表在默默無聞中奉獻,在平凡小事中閃光。兢兢業業做教師,勤勤懇懇當代表,不忘教育工作者和群眾代言人的雙重身份,堅持為教育事業發聲,他們是眾多優秀人大代表的縮影。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是每一個代表的鏗鏘步履,疊加成鎮江的壯闊行進。
不懼千山萬重、不負歲月崢嶸,追夢人滿腔赤誠。“匠韻書丹心,師魂永不朽……”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