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活動,中外財經教育聯盟正式成立。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給財經領域帶來什么變化?當前財經人才培養面臨著哪些問題?記者從中央財經大學獲悉,8月29日,在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期間,中外財經教育聯盟(Allianc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AEME)成立,聯盟成立當天人工智能時代財經人才培養國際高端論壇舉行,與會的國內外專家聚焦數字經濟時代財經人才培養,分析當前財經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解決方案。
中外財經教育聯盟成立,實現跨國界、跨行業的多元協作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持續至9月2日,將舉辦活動122項。
作為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活動,中外財經教育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是由中外高校、企業等自愿組成的學術性、非官方、非營利性的組織,由中央財經大學發起,成員包括121家境內高校、企業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老撾、緬甸、希臘、阿根廷、智利、香港、澳門等24所國(境)外高校。
中央財經大學介紹,未來將把中外財經教育聯盟建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財經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跨國界、跨行業的多元協作。具體舉措包括:為聯盟高校師生交流搭建平臺,組織各類活動,增進產學研協同發展,從而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企業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分享聯盟高校在財經教育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高等財經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等。
中外財經教育聯盟成立。圖/中央財經大學
聚焦財經人才培養,中外專家分享應對舉措
在當日舉行的人工智能時代財經人才培養國際高端論壇上,與會國內外嘉賓共同探討財經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指出,人工智能的數據化、智能化、個性化和開放性特征,有利于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益,提高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質量。然而,人工智能也會帶來“數字鴻溝”等負面影響。馬海濤認為,要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推進高等財經人才培養體系的適應性變革,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推進科教產教融合等。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在財經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對財經類院校的人才培養產生了多重沖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表示,當前財經人才培養面臨著開展學科交叉融合的條件不充足、機制不健全,學科交叉融合的深度有待提升;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缺乏科學規劃,師生數智化素養有待提升;數智化財經人才的培育目標不明確等挑戰。
對此,趙忠秀認為,在應對人工智能沖擊時,財經類院校應當堅持新文科學科交叉融合理念,持續優化專業布局和課程體系;提升師生的數智素養和能力;加強數字賦能評價作用,發揮數據質量監控新優勢。此外,做好國際化辦學工作,以國家戰略為牽引,建設國際化智慧教育資源,拓展國際優質教育資源。
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梁文慧介紹了人才培養創新舉措,主要包括高度重視前沿科學研究、跨學科教育和國際化建設三大方面。具體為:面向高精尖缺領域,迎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通過創新科技深度體驗等形式,在地球磁場科學等前沿領域不斷突破,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挑戰;加強跨學科教育,開設新型交叉學科,開展名師授課,著重加大博士生培養力度;加強與國內外高等學府的交流和合作。
英國伯明翰大學助理教授Ufuk Gunes Bebek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各行各業。在高等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各類輔助性工作。人工智能技術將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工具,而非替代品。
Ufuk Gunes Bebek認為,在人工智能時代,可以通過三種途徑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學與科研。一是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設計課程,突出課程的某一專項特點。二是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生成課程內容,尤其是發散式的問答內容等,為某一概念提供講解建議。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內容,以及定制化的指導建議,并生成每個學生的反饋評估報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