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孩子們,北京市中小學校發動各自資源,為學生們開設了多樣“開學第一課”。
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學迎來了新學期。在經歷了“超長假期”之后,闊別校園三個多月的孩子們發現,新學期的校園煥然一新。新京報記者采訪多所學校了解到,為迎接孩子們,北京市中小學學校發動各自資源,為學生們開設了多樣“開學第一課”,幫助孩子們迅速適應新學期。
體驗機器人、講航天文化 學校開展“科技第一課”
通州區民族小學在開學第一天讓學生體驗了科技課堂,坦克大戰、機器人搬運、機器人世界杯、3D打印等項目讓學生體驗科技的魅力。“孩子們今天走進校園,看到布置了各項體驗類游戲,滿臉驚喜的樣子,讓老師們覺得特別幸福。”通州區民族小學德育主任王雪梅笑著說道。她介紹,在前一天布置校園活動時,正逢北京周末的一場大雨,老師們在雨停了之后才開始工作,一直忙到夜里十點多,但這份辛苦迅速被開學日早晨孩子們的笑臉沖淡了。
通州區民族小學在開學第一天讓學生體驗了科技課堂。 受訪者供圖
通州區民族小學黨委書記、校長白海東介紹,課程設置層面,該校一直著重文化、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科技開學第一課”是該校上學期舉辦的科技節的延伸。“開學的關鍵詞是‘回歸’,恢復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安排這樣的開學典禮,一方面減輕了孩子對學校的疏離感,另一方面激發了孩子對科技的好奇,讓大家用更高的學習興趣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王雪梅介紹,此次布置的活動材料早在上個學期便有所準備。“原本1月便設計了科技節線下新穎的活動,但當時科技節轉為線上進行,但為孩子們提供體驗活動的初衷一直沒有變,正好借開學典禮的契機舉辦此次活動。”王雪梅介紹,一方面孩子們可以體驗新穎的科技項目,另一方面,也能夠在開學第一天對學校有全新的認識。“今早兩個二年級的小姑娘玩坦克大站,剛開戰,其中一輛遙控坦克便被撞翻了,兩個孩子仰天大笑的樣子特別美好。”
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的《開學第一課》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才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帶領該校學生感受中國航天發展歷程,也向其傳遞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正能量,增強了學生們科技強國、航天報國的愛國熱枕。“干我們這行,有一個特點,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劉永才在講座中回憶了項目團隊艱苦研發過程中的艱難險阻與千辛萬苦,鼓勵學生學習航天精神。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才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開展“開學第一課”講座。 受訪者供圖
中學開展家校共育微訪談 講述學生成長故事
前不久,教育部聯合十三個部門下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記者從北京市第十一中學了解到,結合學校多年在家校共育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以及線上學習期間學校家校共育工作的實際,該校的《開學第一課》特別設計了家校共育微訪談的環節,邀請班級組導師、學生家長和學生講述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個性化成長發展方案、家校合力共促學生成長發展的故事。
“這是我們一名新高一學生身上發生的真實故事,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和父親破除了誤會還制定了時間管理的協議,是一個家校共育的成功案例。”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教師郭姍姍介紹,案例中的學生原本上課經常打盹兒,每次老師鼓勵她之后,堅持不了幾天就又泄勁兒了。老師找到父親溝通,父親說孩子原本很乖,但新學期開始每天作業寫到12點多,他認為孩子學習態度出了問題。
但老師分析后發現,這名學生是時間管理出了問題,她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焦慮,繼而導致拖延。于是,老師幫助這名學生協商制定了時間管理時間表,由父親敦促孩子執行。果然她每天9點多就能做完作業,在睡前還有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故事讓大家深深感受到家校合力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學生發展指導和家校共育意義上都得到了啟迪,”郭姍姍說道。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為每位同學準備了新學期的專屬禮物:“啟航未來”夢想卡。受訪者供圖
此外,填寫“夢想卡”是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開學第一課的傳統環節,用夢想激勵學生奮斗,并不斷做好反思和再行動,是學期初要完成的重要教育內容。在《開學第一課》的微班會上,同學們打開了“心愿箱”,重新感受上學期“夢想卡”上的心愿,對照反思上學期夢想的實現情況,怎么樣才能做得更好,并以此確立新學期的奮斗目標,將心愿填寫在“夢想卡”上,同時自己制定了達成心愿的措施和途徑,在班會上展示交流。《開學第一課》后,同學們鄭重地將“夢想卡”投到學校的夢想墻中,時刻激勵自己不斷拼搏奮斗。
邀請檢察官、交警進校園 開講“開學第一課”
不少學校將《開學第一課》的著眼點放在了法治、安全等方面。在開學典禮上,北京市通州區中山街小學邀請了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第一監察部負責人、四級高級檢察官田云惠為大家上了一堂名為《同心筑夢二十大,法治護航助成長》的法治開學第一課。
該校大隊輔導員王典介紹,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保障兒童合法權益。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讓學生們在新學年知法、守規矩,有一個全新的開始,該校特邀請了檢察院宣講團的老師為孩子們做與法治相關的開學第一課。
北京市通州區中山街小學的《開學第一課》以主會場互動、各班級直播觀看的形式進行。 受訪者供圖
“很多小學生可能只了解公安和法官,這次大家更深入了解了檢察機關的職責和工作。”王典介紹,田云惠從“法”的來源講起,帶領學生從知法、守法、用法三個方面了解青少年應掌握的權利,普及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等相關知識。對于學生們較為關注的“校園欺凌”防范方面,檢察官還給大家支了幾個保護自己的小妙招,比如如何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巧妙地趕快離開危險境地,她還告訴大家要懂得傾訴,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信任的人。
王典發現,新學期第一天,孩子們都很期待回到學校。為使大家更快適應校園生活,學校用卡通小人、紅毯、裝飾等歡迎學生們,“唱響春天”“小兔子迎新”“進班‘抽紅封’‘開盲袋’”……王典介紹,不同年級組還以班級為單位設置了多樣的專題。
2月13日,府學胡同小學邀請東四交通大隊警官劉曉冬,開展了“春季開學交通安全第一課”,為同學們宣傳交通安全知識。
府學胡同小學邀請交警開講“安全第一課”。 受訪者供圖
劉曉冬結合實例、數據,引導同學們認識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形象的交通標志、生動的現場互動為同學們分別講解步行、乘車交通安全常識,提醒同學們從細節做起,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牢記交通安全常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啟發同學們從小做起,小手拉大手,爭做遵守交通規則的小模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