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團市委聯合新京報發起了“職引未來——我幫畢業生找工作”行動,既是共青團發揮職能優勢、協調社會資源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次有益探索,也為服務廣大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帶來了“及時雨”和“...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副書記李健。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北京團市委作為北京最大的青年組織,今天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有沒有特別的設想?
李?。?/strong>今年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和增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時受到經濟發展壓力增大、疫情持續、就業結構性矛盾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格外復雜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團市委聯合新京報發起了“職引未來——我幫畢業生找工作”行動,既是共青團發揮職能優勢、協調社會資源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次有益探索,也為服務廣大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帶來了“及時雨”和“雪中炭”,不僅來得及時,更來得務實,策劃的一系列活動涉及面廣,針對性強,為畢業生多渠道、高層次、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新京報:目前,有哪些已取得有效成果的措施?
李?。?/strong>今年北京團市委緊密圍繞“保就業”“穩就業”工作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精心設計、發揮優勢、凸顯特色,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也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精準服務工作。首先是制定“首都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工作指引。聯合有關委辦局從引領塑造就業觀念、培養鍛煉就業能力、提供就業服務保障三方面構建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體系,完善促進首都大學生就業幫扶措施,推動大學生就業幫扶工作科學化、常態化、制度化,形成具有北京共青團特色的大學生就業促進模式,力爭打造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北京樣板”。
其次是加強青年正確就業觀教育。建立健全青年就業創業調研機制,摸清摸準青年急需、市場所需,做好形勢分析研判。依托共青團體系,發揮朋輩效能,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團和專職團干部精準對接幫扶機制,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就業政策講解、簡歷制作輔導、面試訓練指導等實質性就業服務,引導青年樹立正確成才觀、擇業觀和就業觀。
三是加強畢業生離校入職關懷。把握“學社銜接”的重要窗口期,開展“暖心畢業季”主題教育活動,從政策宣講、能力提升、崗位募集、手續辦理、住房支持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充分利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實行就業困難學生一對一精準幫扶,實現所有團支部全覆蓋。
四是打造立體化就業見習平臺。推動社會實踐與就業教育緊密融合,通過項目化設計和社會化發展,打造首都大學生實習實踐的品牌項目。聯合有關委辦局、事業單位、在京名企等多個部門,豐富實習實踐崗位供給,通過青聯委員、青企協會員等渠道直接募集就業崗位。深入推進“青創北京”品牌建設,開展“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新打造“一杯五賽”新賽制,共吸引全市74所高校的1.8萬個學生創業團隊報名參賽,3277支隊伍進入市賽,通過揭榜掛帥機制為青年搭建創新創業的平臺,以創業促就業。
新京報:今年北京2022冬奧會的圓滿落幕也離不開廣大高校志愿者的貢獻,目前面向志愿者畢業生的就業有什么舉措嗎?
李?。?/strong>團市委面向全體高校來源志愿者特別是畢業年級志愿者,實施精準化幫扶,逐一聯系資源進行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對接、就業進展跟蹤。面向非畢業年級志愿者開展前置就業服務,優先安排實習實踐活動,協調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在京名企提供政務實習和就業見習等實習實踐崗位。
新京報:下一步團市委在青年就業成長方面有什么目標嗎?
李?。?/strong>接下來,北京團市委將發揮首都共青團組織優勢,堅持首善標準,聚焦首都高質量發展需要和青年成長成才需求,著力打通服務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找準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應為、能為、善為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扎實做好聯系青年、服務青年的工作,努力以擔當作為的服務之心履行好鞏固和擴大黨執政基礎的政治責任,為譜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北京篇章貢獻青春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