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任昌山表示,此次出臺新基建文件時也和各部門溝通,希望通過采購逐步實現教學終端普及。
是否能對每位學生生成個性化學業報告?智能終端時代如何避免個人隱私泄露?8月6日,在2021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峰會數字教育專場活動上,與會專家就家長、學生、學校等關心的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8月6日,在論壇上,專家們圍繞家長、學生、學校等關心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一線老師完成個性化學業報告存在困難
在數字教育專場活動前,新京報征集了部分家長的建議。有家長提出,是否可以每半學期給孩子提供一份基于AI或者大數據的學習報告,學習報告不僅僅是老師評語,還包括基于孩子平時無數次上課發言、答題、考試、閱讀等數據形成的學情報告。
“每個孩子大腦發育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每個孩子要有全面的描述,這些描述通過學習行為來獲得?!彼墒?span style="font-family:">Ai創始人兼首席教育技術科學家栗浩洋表示,孩子的行為數據可以提供多維度的教育衡量。通過對知識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多維度的評價,可以讓所有人對教育有全新認識。
“作為家長,我也特別希望在學期末收到真實呈現、極具個性化的學業報告,但作為一線老師,要想實現這一點,目前真的很難?!北本┲袑W副校長周端焱坦言,學校欠缺一站式的大系統,其中涉及技術和資金等多個原因。
周端焱舉例說,企業很多優秀技術人員有自己的想法,但可能對教育內部規律性的東西不太了解,教育系統內則有很多學校不懂技術,他建議,可以企業牽頭,學校和企業聯合設計符合教育規律的整體的頂層設計。
在義務教育階段要以保證公平作為第一原則
在推進智慧校園建設進程中也曾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此前有新聞報道,部分學校在為學生配置終端平板時存在亂收費問題;另外,有學生及家長擔心個人隱私泄露。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任昌山表示,此次出臺新基建文件時也和各部門溝通,希望通過采購逐步實現教學終端普及。
“從目前情況來講,與這個目標還存在一定距離。推進信息化教學是改革方向,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盡量支撐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嘗試。”任昌山說,現在有些地方尚不具備條件,學校、校長采取了鼓勵、自愿的方式開展試點工作,但需要反復強調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要以保證公平作為第一原則,針對家庭貧困的學生,不能因為家庭條件所限失去了參與學校教學改革的機會。
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余勝泉支持配備學習終端。他認為,教學是“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技術不能只用來支撐老師教,更需要發揮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作用,讓技術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但余勝泉同時也指出,必須以公平為前提,“應該是學校在網絡空間里有可供學生選擇的多元化教學服務,學生通過平板可獲得服務,而不是必須采購或必須綁定哪家公司?!?/span>
周端焱表示,從減負角度來看,不能讓家長花錢買學習終端,應該是政府為學校、孩子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也應該是政府為學校提供,應該禁止由學校向家長、孩子收錢購買終端設備。
對于信息安全,周端焱認為,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信息采集只要滿足基本教學就可以,避免采集與學生個體相關的私密信息;二是應有相應法律規定,保證合法合規,對所有相關軟件、信息標準都有規范管理。
政府和學校要加強體制內教育供給
最近“雙減”政策(《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出臺,強調了校內是學科教育的重要陣地。那么,新基建如何能更好地服務校內教育?
任昌山表示,希望通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尤其是通過大數據、AI技術應用,幫助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節省更多時間開展戶外活動。同時,通過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校內教育供給水平減輕家長焦慮,有效減輕師生和家長負擔。
余勝泉認為,“雙減”要想很好地落實,政府和學校內部要加強體制內教育供給,只有內部有足夠多的供給、個性化的服務供家長選擇,才能滿足老百姓對教育越來越高的要求。另外,外部企業大有可為,企業要拋棄掙快錢的想法,思考如何為學校、教育系統賦能。
栗浩洋關注的是AI如何精準教學,減負不減學習效果,校內外數據打通、結合互補。他還提到了“雙減”情況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級。他認為,如果通過大數據對孩子形成清晰評價,可以避免“劇場效應”。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