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力度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行動,一些校外培訓班玩起了躲貓貓的“套路”,為了應付檢查,“提高班”改名為“敏學班”,“尖子班”改為“勤思班”,宣傳口號則從“兩年學完三年”,改成了“學得更深更廣”……
在社會辦學機構的各種“忽悠”下,培訓班成了指導孩子業余生活的指揮棒。如果上學比作吃三頓飯,那么,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培訓班就成了給孩子吃的零食,有些像可口可樂一樣不健康的雜燴般的零食。
有的家長認為奧數是一種適合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做的數學訓練游戲,雖然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為時太早。就像維生素C片劑,雖然是對健康有益,但不像米飯、蔬菜、水果和肉類,是每人每天必須攝入的,必須要看人群。更何況奧數中所設計的題目,不乏人為拔苗助長的題目,到了一定數學積累的程度,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掌握這種思維方法。否則,為什么世界各國在設計小學課程的時候不將奧數列為數學內容呢?
曾有家長有這樣的經歷:在尊重孩子興趣、保護孩子健康、還孩子以自由的指導思想下,他的孩子1-3年級都沒有上培訓班。但是,等到轉學到新的學校,班級里沒有不上培訓班補習的,如果不上,課程教學里有一半的課程你將學不到;不學奧數奧語,你的考試成績永遠只能居于中游,因為考試的內容一半與培訓班同步。然而,當他到培訓班報名以后,卻發現花錢去上的培訓班竟然按照學校排名分班!孩子沒有了成功的喜悅,沒有往前沖的動力,自信心被摧毀,成績每況愈下。最終,他“挺身而出”,明確告訴老師:孩子不上了,她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現在流行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成為家長必須背誦的經典了。人們普遍認為:不知道這句話你還能知道怎樣培養孩子嗎?可是,是什么跑道?是什么比賽?是多大的孩子?為了什么去比賽?起跑線在哪里?怎樣算贏了、怎樣算輸了?沒有人深思。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一個常見的套路,很容易讓人深陷其中。近日,《半月談》刊文針鋒相對地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搶跑”線上。文章指出,每當我們以為快人一步“搶跑”之時,不甘落后地“跟跑”之時,卻總是“跑”不過那只躲在暗處調配供需的“無形之手”。當所有家長都一擁而上讓孩子“搶跑”,一味地追求高學歷,那么需求將極大增加,遠超出有效供給,價格便會迅速上漲。而且,隨著需求的極大上升,供給會越來越同質化。文章提醒家長,要提防在搶跑的過程中讓孩子成為了同質化、過剩的犧牲品。家長們若能好好體會這篇文章,面對培訓機構聳動人心的宣傳套路時,或許能增強幾分抵抗力。
套路之所以易得人心,在于它擊中了人性的弱點。一則因為誘惑,搶跑的誘惑、快速見成績的誘惑;一則因為恐懼,輸在起跑線的恐懼,落于人后的恐懼。這一方面需要監管機構對違規辦學行為保持常態化的監管;另一方面需要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克服誘惑和恐懼,不要在套路面前喪失了基本的方向感。
教育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最好的那個自己。人的成長過程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成長路上難免遇到各種誘惑與挑戰,當然也就少不了許許多多的套路。避開這些套路,既需要有關部門及時清障,掃清套路,又需要家長和社會幫助孩子識別陷阱,在誘惑與挑戰面前保持足夠的清醒和理智。對于孩子眼下的成長甚或迎接未來生活的挑戰而言,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同質化競爭下過剩的犧牲品,都尤其需要遠離套路。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