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雁陣模式”辦好縣域高中,形成頭部高中引領,錯位競爭,培養教師,留住“鄉鎮高中”教師。政府推動優質高中在鄉鎮落地生根,抑制高中教育“城市擠、鄉村空”的情形。全國率先試點定向師范生培養...
近日,2024年中國基礎教育創新案例名單公布,江蘇共10個案例入選。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江蘇教育發布”開設專欄,通過視頻、圖片、文字全方位展示各地各校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取得的積極成效與創新經驗。今天,來看南通市“以頭部引領、錯位發展的‘雁陣模式’辦好縣域高中”(入選“聚焦群眾關切,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類別案例)——
江蘇省南通中學學導式智慧課堂不斷帶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師生在課堂上交流探討
以頭部引領、錯位發展
的“雁陣模式”辦好縣域高中
南通市教育局
1、建強“雁陣模式”
南通始終堅守屬地招生和區域共進原則,這樣,使每個縣級板塊都有一所頭部高中,其他高中錯位競爭的“雁陣”。比如,作為首批高品質高中的江蘇省海門中學,在區域內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區內5所高中攜手共進。辦好每一所鄉鎮高中是建強“雁陣”的關鍵之舉。南通市堅持將鄉鎮高中作為引領基礎教育全階優質的龍頭和鞏固吸引優質生源的引擎,在很多鄉鎮高中背后,往往有10所左右鄉鎮小學、3所左右鄉鎮初中形成有力支撐。優質高中在鄉鎮的“落地生根”,抑制了高中教育“城市擠、鄉村空”的情形。
2、培養教師,“拴心留人”
南通積極倡導教育家辦學,“校長就是要以校為家”,能“坐得住”,管好班子、帶好隊伍、辦好學校;能“抓得準”,聚焦課程、聚焦課堂、聚焦課改;能“沖在前”,做全校師生思想的引領者、人格的引領者和教學的引領者。
教師培育培養是“拴心留人”的有效抓手,其中,留住“鄉鎮高中”教師是關鍵。近年來,南通在全國率先試點定向師范生培養,累計為全市鄉村輸送2712名種子教師;建立名師結對指導和骨干教師培育長效機制,213位名師與31所鄉村學校長期結對,150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惠及3895名教師,全市骨干教師中鄉村教師占比超過城鎮10個百分點。實施教師隊伍建設“1115”工程,做到一線教學與教學科研、集體智慧與個性特色、年輕教師與成熟教師等“五個結合”,使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
3、守牢育人質量“生命線”
南通縣域高中精細化管理的核心要義:管理出成績、管理出質量。近年來,南通以“常規管理形成高原,精致管理形成高峰”為管理追求,出臺《關于全市中小學實施“四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建立以提高育人質量為目標的管理體系。
持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在市級層面提出“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教學要求及“12條”配套課堂教學評價表,并迭代升級為“立德樹人,學為中心”的“立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獲評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各縣級板塊競相探索“立學課堂”的區域性表達,形成“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改革生態。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團隊作戰,打破縣域和學校界限,建立較為完備市、縣、校三級教科研工作格局;分類指導,根據生源實際推進縣域高中分類管理,建成“高品質高中、特色高中、綜合高中”和“創新人才培育學校”“3+1”共研共享體系;載體推動,持續27年深耕縣域高中學科基地建設,全面開展學科教學研究、考試命題研究、教學資源開發、學科教師培訓等工作。
南通教育始終以“辦人民滿意的好高中”為追求,著力縣域普通高中治理有效路徑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道路。
來源:基教處,南通市教育局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