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江蘇省教育廳黨組關于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工作部署,引領全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戰線黨員干部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工作大落實,深入推進江蘇學科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譜寫新時代江蘇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7月4日,江蘇省學位委員會、省教育廳在南京召開“解放思想大討論 實現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第二屆江蘇高校研究生院院長工作講壇。
根據《遼寧省與江蘇省對口合作實施方案》以及《蘇陜教育支援及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本屆院長工作講壇首次邀請沈陽農業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沈陽音樂學院、遼寧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省外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學科管理部門以及研工部負責人參會。
這次院長工作講壇整整一天,安排了2場專家報告、13個主旨發言、22個墻報交流,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務實高效。這是江蘇、遼寧、陜西三省研究生教育系統同仁們的思想交流、經驗分享和智慧碰撞,達到了統一認識、共謀發展的預期效果。讓我們一起來現場看看有哪些觀點和經驗介紹吧。
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省教育廳副廳長洪流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實踐——提升質量,是推進江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必然過程,也是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規律總結。
解放思想必須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只有認認真真學習,與時俱進學習,持之以恒學習,才能做到解放思想,才能跟得上新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真正擔當重任。
解放思想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要緊扣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領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抓重點、戳痛點、解難點,帶著問題討論、迎著問題求解,看清各種問題固化的癥結所在,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拿出有針對性、突破性、可行性的改革舉措,才能使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有的放矢,取得實效。
解放思想必須敢為人先、大膽創新,要破除與新時代、新要求、新形勢、新使命不相適應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法,在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上邁出更大步伐。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戰軍
“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應以“服務戰略、創新驅動、科學客觀、世界一流”為指導思想,以“融通中外、簡約可行”為評價策略,必須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大學的五大使命,以“雙一流”建設的五大改革任務、五大建設任務為核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兩個層次(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兩個方面(中國特色、國際可比)、兩種方法(定性評價、定量評價)、五個維度(引領度、達成度、貢獻度、支撐度、滿意度)”的思想,全面、科學、客觀去評價建設成效。
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
今天中國大學研究生的培養,必須“研”字當頭。一流大學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大量集中在學術領域,必須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大學管理是一門學科,現在大學管理面臨的問題和情況是經驗性的東西太多,管理的專業化尚待加強。高校管理應該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去年就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先后召開了系列座談交流、系列咨詢論證、系列課題研討,并通過學校戰略研討會、第三次黨代會,進一步確立了“開放發展、協同發展、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建設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
西北大學副校長賴紹聰
西北大學始終以一流研究生教育為目標,今后一段時間將努力在生源質量提升工程、培養質量提升工程、導師能力提升工程、高水平成果孵化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工程、國際化牽引工程、“三全”德育工程等六個方面做好工作,助推學校事業發展。
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朱俊杰
南京大學“四三三”培養模式將博士生培養過程分為預選、碩士、博士、彈性延長等四個階段,實施分階段、分類型、分層次的三種獎助激勵,落實招生入口優化、過程嚴格把關、畢業出口彈性設計三個環節的質量控制。
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薄煜明
評價博士生培養質量,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以博士學位論文水平為標準的整體培養質量,二是以創新能力為標準的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圍繞這兩個方面,南京理工大學著力從完善培養環節管控機制、完善科研能力訓練機制、完善考核分流淘汰機制、完善指導教師責權機制四個方面推進改革。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邵蓉
生源質量則是決定研究生教育質量,實現“雙一流”建設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決定因素?;趯α⒔y一、整體觀和系統觀理念,中國藥科大學以提升生源質量為核心,逐步構建成“4S創新模式”,即宣傳創新(Spreading Innovation)、制度創新(System Innovation)、選拔創新(Selection Innovation)和激勵創新(Stimulation Innovation)。
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研工部部長、學位辦主任
學校把“中國情懷”培養貫穿于博士研究生教育全過程,通過創新農林學科特色的博士研究生生源選拔機制,改革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立博士研究生創新培養平臺和高水平國際化交流平臺,構建南農品質與特色的質量保障體系,深化改革農林學科博士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等一系列舉措努力解決人類的“生存、健康、環境”問題。
沈陽化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葛鐵軍
沈陽化工大學設計了由質量保證總流程、目標保證分流程、資源保證分流程、過程保證分流程組成的質量保證流程,探索建立了 “雙五學”的培養體系(“學科、學術、學風、學者、學生”“學分、學風、學術、學實、學位”)。
鹽城工學院研究生培養處處長、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邢曉平
新時代背景下提高應用型大學研究生培養質量可從以下四個路徑做起:確立“需求導向”的生源質量觀;建立“質量第一”的育人新模式;呈現“應用能力”的教學新特色;注射“有效激勵”的導師成長劑。
江蘇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培養辦主任萬由令
江蘇大學構建了以“需求為導向”的1個培養目標,打造實踐基地與龍頭行業掛鉤、校企協同創新的2類校外平臺,實施“企(行)業專家”全程跟蹤、改革學位論文盲審形式、成果認定方式的3類實踐元素,推行鼓勵教學團隊制、案例式教學和翻轉課題、增加企業實踐必修課、完善學分認定機制等4項改革,強化導師立德樹人、重視實踐創新賽事、完善多元獎助、構建心理健康保障體系、優化校園研究生育人文化氛圍等5項保障舉措。
蘇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曹健
在全面探索、分步實施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構建“333”招生錄取模式,在有效解決學生“真學”問題上實現重點突破;構建“3+1”導師選聘與上崗模式,在有效解決導師“真教”問題上實現重點突破;構建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1+3”機制,在有效解決政策及管理“真行”問題上實現重點突破。
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黃德志
江蘇師范大學根據校情,著力從五個方面打造實踐育人長效機制:一是名師引領,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二是青春奉獻,深化志愿服務實踐;三是多方協同,拓展專業實習實踐;四是能力培養,優化校內上崗實踐;五是朋輩互助,探索特色宣講實踐。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研究生處副處長嵇鳳云
南京藝術學院一是通過修訂招生專業目錄、推進分類招生考試、改革錄取辦法、建設自命題試題庫,確保招生質量。二是通過修定培養方案、構建交叉多元課程、實施差異化教學、依據多樣性的指標評價,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三是通過創辦高端學術講壇以及開設多類工作坊的形式,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構筑研究生教育高峰。
揚州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薛懷國
地方高校應將國際性視為大學的應有品質,樹立自主適應和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國際化培養理念,用全球視野確立國際化發展戰略;將國際化理念融入日常的管理和行政,不局限于國際會議、科研國際合作、留學活動和外事工作,用全球招聘戰略吸引學生、教師和管理者;了解經濟全球化對人才的新要求,確立全球標準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國際水準的知識能力。
《江蘇高教》副主編沈廣斌作現場點評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編輯劉俊起作現場點評
本次講壇還為2018年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獲得者頒發證書——
為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獎獲得者頒發證書
為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獎獲得者頒發證書
本屆院長工作講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承辦,《江蘇高教》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為支持單位。全省36所研究生培養高校100余名研究生管理部門、學科管理部門和研究生工作部負責人參加了工作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