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斯托特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學者代表團,在常熟理工學院開展了為期9天的“智能制造主題工作坊”交流活動。
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斯托特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學者代表團,在常熟理工學院開展了為期9天的“智能制造主題工作坊”交流活動。
據介紹,此次代表團由威斯康星大學斯托特分校STEM學部副院長兼自動化系主任Ding Xuedong、包裝專業副教授Mary Paz Alvarez Valverde、工程專業高級講師Brenda Puck、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生David等學者組成,“智能制造主題工作坊”活動通過教學研討、學術講座、師生交流、實地考察、企業座談、文化體驗等形式,與常熟理工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等相關學院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和專業研討,分享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
常熟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學院的巴淼老師稱:“這次美國學者的學術講座,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彼此、增進友誼的窗口。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不僅互學互鑒,還共同探討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動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共同討論了如何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時,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自動化專業2020級學生王彥棟表示:“這次與代表團老師的交流經歷讓我收獲頗豐。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深刻體會到中美高校都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這次學術交流,我對自動化領域在實際工程應用和日常生活中的緊密聯系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據了解,此次活動是常熟理工學院積極響應并參與“美國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的有力舉措,也是學校深入貫徹產教融合理念,通過國際教育賦能產教融合新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該學校攜手江蘇11所院校共同打造“江蘇省中美大學生雙向交流平臺”,在中美協同育人、教師雙向交流、中美聯合科研、國際產教融合、美方師生來華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探索國際引領、產業導向、融通共贏的中美省州大學合作新模式。學校依托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平臺,先后三次承辦中美省州大學校長論壇,創辦中美省州大學產教融合發展論壇,率先提出國際產業學院理念,成立中美材料科學產業學院、中美智能制造產業學院、中美綠色與健康食品產業學院,建立國際教育與產業有效銜接機制。
今年,常熟理工學院深度參與“美國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打造了融合學科專業特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來華工作坊。其中,“智能制造主題工作坊”設計包含了機械裝配技術、機械設計工程、工業視覺開發工程、電氣裝配技術、工業機器人開發工程等6個專業實習模塊以及書法、國畫、茶藝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旨在為來華青年使者提供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跨學科、跨文化的教育模式中,深入體驗和探索中國的教育體系和文化精髓。
常熟理工學院校長姜建明在會見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斯托特分校的學者代表團時,分享了學校在國際化品牌專業建設、國際產教融合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實踐經驗。他指出,學校將建立中美大學對話機制,搭建中美省州大學產教融合發展平臺,通過國際教育賦能產教融合新發展,深化中美高等教育合作,進一步拓展人才培養、聯合科研、校企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服務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培養高質量國際化人才。
期間,美國學者參觀了蘇州富納艾爾科技有限公司、蘇州輝瑞醫療器械公司、上海鵬達精密包裝材料公司等企業,與企業進行座談,研討國際產教融合課程的實施計劃,共同建設中美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代表團學者們還聆聽了常熟理工學院畢業音樂會,了解常熟地方文化,參觀學校校史館曾趙園,體驗了毛筆書法和茶文化等傳統藝術,進一步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智能制造主題工作坊”結束之際,美國學者們親切地將常熟理工學院稱為他們的“第二故鄉”。隨著“美國青年使者交流學習計劃”的深入推進,學校將繼續加強與美方高校的交流合作,積極推行美國學者來華主題工作坊系列活動,為雙方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分享經驗的平臺,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與理解貢獻力量。(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