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港澳臺教育交流中心承辦的為期3天的第五屆“相聚江蘇·青春飛揚——江蘇高校港澳臺大學生交流營”第一批“行走江蘇”活動走進無錫。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
近日,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港澳臺教育交流中心承辦的為期3天的第五屆“相聚江蘇·青春飛揚——江蘇高校港澳臺大學生交流營”第一批“行走江蘇”活動走進無錫。來自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蘇州大學等省內15所高校的210名港澳臺大學生參加活動。
活動期間,同學們尋訪了“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感受歷史與現(xiàn)代的完美融合;游覽了“太湖佳絕處”黿頭渚,與江南的春天來場約會;參觀了中國泥人博物館,體驗“惠山泥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漫步在惠山古鎮(zhèn)青石板路,仿佛穿越時光,回到繁華的古代江南;參觀了陽山鎮(zhèn)桃源村,實地感受江蘇省農村共同富裕和鄉(xiāng)村振興。同學們紛紛表示,將珍惜學習交流機會,用眼觀察、用腳丈量、用心體驗、用情感悟,以實際行動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此次走進無錫是第五屆交流營“行走江蘇”的首場活動,后續(xù)交流營還將組織440名全省高校港澳臺學生赴南京、蘇州、常州、鎮(zhèn)江、揚州等地。學生通過參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場館、現(xiàn)代企業(yè)、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進一步加深對江蘇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歷史文化的認知認同,不斷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交流營港澳臺學生活動心得體會
在活動期間,我參觀了許多歷史古跡,如寄暢園、惠山古鎮(zhèn)、清名橋古運河等,每一處都講述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尤其是當我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寄暢園內,那青石板路、飛檐翹角、碧水綠樹,仿佛帶我穿越到古代,與文人墨客們一同品味著詩詞歌賦。回顧這次活動,無錫這座城市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都讓我深感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受益匪淺。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澳門學生黃同學
在中國泥人博物館我體驗了“非遺”文化——捏泥人。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觀看了關于泥塑介紹的紀錄片,了解到“捏泥人”這一技藝背后有十幾道復雜而精細的工藝。在非遺傳承人的講解下,我們開始動手嘗試捏兔子,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會到捏泥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完成了小兔子的形象。通過活動我體會到看似簡單的技藝如果沒有經過反復的練習,很難達到精美的程度,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南京師范大學香港學生侯同學
這次活動讓我在明媚的春光中領略了江南的美,充分感受到了無錫這顆“太湖明珠”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卓越的鄉(xiāng)村發(fā)展成果。活動期間也認識了很多來自其他高校的港澳臺學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港澳臺青年對祖國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希望能夠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出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東南大學臺灣學生陳同學
來源:省港澳臺教育交流中心
編輯:王筱
審核:范文 許南欣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