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可愛“吞金獸”,每逢假期錢包減半。家長們,暑期還有半個月,你們的錢包還好嗎?近日,不少家長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曬出了自己的暑期賬單,“看到信用卡還款額倒吸一口涼氣”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
家有可愛“吞金獸”,每逢假期錢包減半。家長們,暑期還有半個月,你們的錢包還好嗎?近日,不少家長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曬出了自己的暑期賬單,“看到信用卡還款額倒吸一口涼氣”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家長曬出了40天開銷五六萬的賬單,讓人看了肉疼,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第一。
花費大額構成在旅游
出國游一趟至少5萬
小楊是一名準高中生,家住鼓樓區。家長張女士告訴記者,中考結束后,他們就帶小楊去短途旅游了三天,花費5000元。拿到高中錄取通知后,又帶孩子去湖南旅游一周,全家花費1.5萬元?!斑@個假期是我們花費最少的一個暑假了,目前差不多就2萬元?!睆埮勘硎荆ヂ糜钨M用,以往光是吉他、美術興趣班、補課費、研學游就2萬多了,四五萬在同學、朋友之間只是常規支出。
家長祝女士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在讀初一,她的暑期賬單近10萬元,屬于朋友圈的“燒錢”王者了。祝女士介紹,這個暑假全家出行兩次,分別是上海3天花費6000元,歐洲旅行8天花費8萬元?!拔液拖壬谟型拗熬蛺勐糜危ミ^國內外不少地方。有了兩個女兒之后,更是想帶她們去感受世界各地大美風景,一般來說出國游一趟至少5萬元。雖然花費是多了點,但不是有句話嘛,‘走過的路都算數’,孩子們看過的風景都會記在心里?!?/p>
考級、集訓、參加比賽
“雞娃”家庭有筆暑期固定支出
記者發現,除了暑期旅游、研學游之外,不少家長在陪同孩子考級、參加各類藝術考試的道路上心得頗豐。顧女士家有三年級”吞金獸“,暑期帶娃賬單的重要一項就是陪孩子小提琴考級。“平時每周末一節課200元,暑假面臨考級,加大力度集訓,一共花費4000元。”顧女士說,看孩子學得還不錯,不出意外的話,這筆固定支出每年只會越來越多。
家長丁女士告訴記者,這個暑假她給三年級的女兒報了游泳、美術、主持人等興趣班,花費2萬元,在朋友圈屬于較“低消費”了,身邊有些“雞娃”家長動輒四五萬,“我們住在秦淮區,每到暑假,我家小區里的家長就忙壞了,因為各類大型文藝比賽都在暑假,有帶娃去參加‘桃李杯舞蹈大賽’的,有參加國際象棋省賽的,還有全家五口陪娃去深圳參加歌唱比賽的,來回四五天,這花費不得了。”
牙齒矯正、配近視眼鏡納入賬單
一年一萬,“OK鏡”戴到18歲才OK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有部分家長將矯正牙齒、配近視眼鏡等花銷也列入暑期賬單中,不難解釋暑期各大醫院眼科、口腔科人滿為患的現象了。
“現在學校上課都是大屏幕放老師講課PPT,孩子一天下來眼睛吃不消,全班有一大半都近視。”“我暑假帶孩子去配了角膜塑形鏡,一副一萬,一年換一次,醫生說要戴到18歲,還有8年啊?!薄安惶崃?,我家才戴了半年,拿取的時候被娃一不小心弄碎了一只,分分鐘5000塊沒了……說起孩子近視,不少家長在網絡上找到共同話題,并互相傳授經驗,介紹優秀的眼科醫院、眼科專家,給孩子配“OK”鏡也就是角膜塑形鏡等改善視力的方法。暑期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適應,也使得家長們扎堆帶娃跑醫院。如果每年暑假換一副的話,那這又成了暑期一筆不小的固定花銷。
也有佛系家長花費0元
送娃回老家開啟“鄉村研學”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一些“佛系”家長,聲稱自己除了正常消費外,暑期帶娃額外花費為0元。家長呂先生說,以前也給孩子報名過暑期研學游,曾給兒子報了南京某俱樂部的暑期高端高爾夫夏令營,3天5000元,回來之后曬黑了一大圈,只學會了基礎的握桿和一些禮儀,“現在已經過去三年了,我再問他,更是連握桿都不會了,只記得那幾天的飯菜很好吃?!?/p>
呂先生表示,家長報名研學游,本著讓孩子拓寬見識、鍛煉自理能力的目的,可是研學游是否真能達到這個效果,還是主辦方趕場一樣讓孩子走馬觀花,要打一個問號?!斑@個暑假我把孩子送回淮安老家去體驗了兩周與城里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相當于‘鄉村研學’吧。讓孩子爺爺奶奶帶他去聽聽水塘里的鴨子叫,去莊稼地里看‘芝麻開花節節高’的來龍去脈,去田間看看書本上‘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的畫面,真正體會一次跟著古詩旅行的美感。從孩子滿足的表情里,我覺得這些感官體驗比報一些夏令營強一百倍?!眳蜗壬f,孩子走心體驗了,他才能慢慢體會生活,而不是不管看了多少風景,還覺得任何風景都欠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周欣
圖片來源于網絡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