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市高校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委員會(擴大)會議召開。市政府副市長王學鋒,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長奚愛國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吉志銘主持會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領導講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王學鋒就如何全面做好今年的兩大考試的組織工作強調了三點意見: 進一步提高認識,把考試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履職盡責、配合聯動,不斷健全責任制、嚴肅考風考紀、嚴格招生紀律、嚴密考務管理,考試招生工作總體平穩順利。在看到以往成績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今年的兩大考試仍然面臨一定的壓力。 第一,對于政策解讀不到位等現象仍然存在,一定要防止小問題被放大。 第二,因為地方政府換屆,不少同志市第一次接觸到高考、中考相關組織工作。 第三,高考、中考的考生和家長們處于高度緊張、過度焦慮的狀態,一旦在某個環節上應對不力、處置不當都會引起廣大考生和家長的強烈反應。 基于以上的基本判斷,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今年招生考試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牢固樹立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力以赴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落細落小,確保招考工作安全圓滿、萬無一失。 進一步精細管理,把紀律制度執行到位 兩大考試的組織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工作的籌劃、組織和實施,認真抓好幾個重點工作: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保密部門要強化對全市試卷保密室、監控室的管理,切實加大日常巡查監管力度,及時追蹤整改發現的問題。要嚴格落實各項安全保密規定,認真執行安全保密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決杜絕安全風險和隱患。要對各重點保密區域實行全過程視頻監控,確??记安皇?、考中不泄題。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工作責任書,明確要求、落實責任。要充分發揮標準化考點與網上巡查系統的作用,實行考試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控,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置突發事件。要強化監考教師的責任,加強考風考紀現場監督,及時發現、制止違紀舞弊行為。要切實加強誠信考試宣傳,把誠信考試要求宣傳到每一個考生、張貼到每一個考場,真正形成考試工作者嚴格執紀、考生自覺守紀的良好氛圍。 各地、各部門要嚴把每一個環節,緊盯每一個細節,堵住可能出現的每一個漏洞。嚴格執行回避制度,提高準入門檻,認真做好選人用人工作,從源頭上保證考務隊伍的純潔性和安全性。加大對考務人員的考試紀律教育和考務業務的培訓力度,不斷強化涉考人員責任意識,有效提高業務能力,堅決做到不培訓不上崗,培訓不合格不上崗。 要關注考生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切實維護考生正當權益,及時為考生排憂解難,尤其是特殊、困難考生,在不影響公平的前提下提供個性化、人性化服務。要重視做好人員的培訓、設備的調試、網絡的維護,嚴格按照工作規范和規章制度辦事。 對于近期“高考減招”等不實信息誤導公眾事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加強研判預警、輿情監控的同時,過細做好家長、老師和學生的工作,加強宣傳引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解讀。釋疑解惑,尤其是要把教育部提出的“五個確?!薄⑹〗逃龔d指出“三個穩步提高”的思想傳達到每個考生和家長,及時回應考生、家長和社會關切。 進一步加強協作把各項責任落實到位 確保高考、中考工作安全平穩順利,需要各地、各部門的齊抓共管、共同努力。 各地招委會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到責任落實、制度落實、措施落實,保證信息通暢、指揮有力、運轉高效,建立行之有效的高考、中考保障機制。 各地要將高考、中考組織工作作為當前重點工作,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總負責。按照“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具體責任人,明確完成時限和標準,嚴而又嚴、慎而又慎、細而又細地保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做到目標責任明確、政策措施到位、監督檢查有力。 教育主管部門要承擔高考、中考組織工作的主體責任,其他有關部門(單位)也要把高考、中考工作作為大事要事和分內事緊抓在手,共同做好各項相關工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奚愛國先通報了我市“兩考”的有關情況,并就今年具體的考試工作作了部署。 去年我市“兩考”工作取得的成績 去年全市“兩考”及招生錄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方的通力合作下,繼續保持了試卷安全“零事故”、考試組織“零差錯”、考風考紀“零投訴”,招生錄取“零失誤”、服務考生“零距離”的良好成績。 高考方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全市普通類參考人數22403人,本一達線人數3503人。全省理科總分前100名中,我市有11名;文科總分前100名中,我市有12名,并有一名學生獲得全省文科第1名。本二以上達線人數10489人,已連續九年超萬人,比上年提高3.1%。 中考方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全市錄取普通高中人數20562人;錄取空軍少年航校9人,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一人文化成績居全省第一。繼續執行指標生政策,四星級高中指標生比例占招生計劃總數的70%。 面對群眾訴求,我們積極回應,強化正面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考生訴求。針對個別學校的膽大妄為和違規招生,我們積極爭取省教育廳的支持,及時化解有關矛盾;同時,協同當地政府以及公安部門,對相關責任人堅決予以依法處置。 對我市高考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答題得失、提出教改建議。同時,穩步推進藝術學科進中考工作,藝術素質過程評價將從2017年秋學期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19年起,音樂、美術學科成績分別以5分計入中考總分,以考試倒逼各地、各校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今年“兩考”的基本情況以及招生錄取政策和錄取辦法的調整情況 01 “兩考”基本情況 高考方面,全市高考報名總人數24183人,比上年減少2477人。其中應屆生人數22248人,占考生總數的92%;報考文科6301人、理科14838人。今年,全市高考共設6個考區、16個考點、759個考場,考生將全部按規定在標準化考場內參加考試。 中考方面,全市初三考生總數為35773人,比上年減少1392人。錄取普通高中的計劃數為19436人,普職比約為53:47。 02 高招錄取政策和錄取辦法的調整情況 一是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校有所增加。經教育部批準,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在往年11所省屬高校試點的基礎上,新增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林業大學等3所高校。二是高職院校分類考試試點范圍擴大。在往年示范性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全省所有高職院校均可參加提前招生試點。同時,繼續擴大注冊入學試點院校范圍,不斷完善“院校+專業”錄取模式,由計算機雙邊匹配錄取,更好滿足考生對專業的需求。三是錄取批次適當調整。文理科類,將原來的本一、本二、本三3個批次,調整為本一、本二2個批次。調整后,統招錄取分為提前本科、本一、本二、高職(??疲┙y招和高職(??疲┳匀雽W5個批次。體育類將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批次合并為體育本科批次,高職(??疲┡伪3植蛔?/strong>;調整后,統招批次分為本科和高職(專科)2個批次。藝術類將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相應的小批次合并,將高職(??疲┑谝?、二小批合并,即由原來的3大批7小批調整為本科和高職(??疲?大批4小批。四是志愿設置不斷優化。與錄取批次調整相適應,我省文理類、體藝類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數由原來的5所增加到8所。同時,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數由原來的5所增加到10所,取消院校服從志愿。 03 中招錄取政策和錄取辦法的調整情況 一是規范、整合部分學校及類別的招生計劃。明確省泰州中學創新人才班面向全市招生,將省泰州中學原單獨編制的面向三市一區的招生計劃并入創新人才班招生。整合普通高中學校“照顧錄取優秀學生運動員”與“招錄體育特長生”兩項工作,合而為一。明確省泰州中學創新人才班、普通高中體育藝術特長生、公辦普通高中學校舉辦的國際班的招生計劃單列,未用完的招生計劃不轉入該校其他類的招生計劃。二是充實、完善部分學校的招生計劃。將中等職業學校面向往屆初中畢業生、未升學普通高中畢業生、退役士兵、農村青年等進行的學歷教育和西部地區的招生,以及市外民辦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經批準在我市的招生,一并列入招生計劃。三是新增2項照顧加分條款。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見義勇為人員子女,參加我市中考招生錄取的,在中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投檔。駐泰部隊和泰州籍現役軍人的子女報考普通高中的,中考錄取時按普通高中錄取最低控制線的2%加分投檔。四是調整四星級普通高中學校指標生政策。明確今年指標生錄取在非指標生錄取之前進行,同時將2017年和2018年設為過渡期,過渡期間由新老方法錄取產生的差異,各市區教育局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申請,可采用新老方法兼顧的辦法予以照顧錄取。從2019年起,不再進行過渡。對未完成指標生計劃的四星級普通高中,將剩余計劃調整為非指標生計劃,同批次錄取。 下一階段我市“兩考”工作的任務重點 今年高考文化統考將在6月7日至9日舉行,中考文化統考將在6月15日至17日舉行。目前,“兩考”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招委會成員以及“兩考”領導小組均已調整到位,考試組織工作也由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有序推進。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要求。 二是狠抓制度落實,強化安全保障。 三是正確解讀錄取政策和錄取辦法的調整,主動引導輿情。 四是嚴格考務管理,規范操作流程。 五是加強誠信教育,嚴肅考風考紀。 六是強化中考招生紀律,明確違規處理辦法。 七是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市政府副秘書長吉志銘主持會議,高招委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表態發言 會上,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網信辦、電信公司分別作表態發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遞交責任書 會上,相關單位代表向王學鋒市長遞交目標責任書。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