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泰州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在興化召開了“泰州市家長學??傂=ㄔO推進會暨六一關愛周“啟動儀式,會上對教育系統關工委“大走訪大落實—‘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進行了安排部署。
今日,泰州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在興化召開了“泰州市家長學??傂=ㄔO推進會暨六一關愛周“啟動儀式,會上對教育系統關工委“大走訪大落實—‘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進行了安排部署。
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管文華出席活動并講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管文華指出,5月10日,市教育局在海陵區召開了“全市教育系統大走訪大落實‘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現場推進會”。這是新一輪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的動員會、促進會?;顒拥目傮w目標,就是組織全市教育系統機關干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高校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深入一線、深入學生、深入家庭,走訪了解留守學生學習、生活以及身心發展的難點、盲點,推動全市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在“大走訪大落實”活動的實施上更加主動精準,在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上更加主動自覺,在師德師能的建設上更加主動創新,通過優化教育供給質量,構建關愛保護體系,確保留守學生健康、安全和接受優質教育等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泰州教育特色品牌。 管文華強調,各級關工委組織是在同級黨委領導下,以離退休老同志為主體,以關心、教育、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的群眾性工作組織,是黨和政府教育青少年的參謀助手、聯系青少年的橋梁和紐帶。在關愛留守學生方面,一定要組織動員廣大老教師,協同做好留守學生的關愛與服務工作,一定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積極配合黨政部門和群團開展工作,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學生關愛保護發揮出獨特優勢和作用。 管文華要求,全市各級教育系統關工委要把“六一關愛周”活動作為貫徹落實教育局會議精神,開展“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的宣傳、動員會,拉開關愛留守學生大走訪大落實工作的序幕,把“六一關愛周”活動和慶?!傲弧眱和澋幕顒佑袡C結合起來,和關愛留守學生有機結合起來,和宣傳端午節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動員更多的在職教師和“五老”志愿者參加到關愛留守學生工作中來,通過組織專題班隊會、組織留守學生和外地的父母開展視頻通話、組織志愿者和留守學生一起包粽子、開展帶留守學生回家過節等活動,既要有轟轟烈烈的宣傳和發動,更要有扎扎實實的措施和行動,努力讓這些留守學生也和大家一樣享受家庭親情,共享節日的歡樂。 會上,管文華還部署了全市家長學??傂=ㄔO和開設家長講堂的工作。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各市(區)教育局分管領導和職能科室負責人、教育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和秘書長以及部分市直屬學校的分管領導和關工委副主任參加了會議,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副主任張舜琴主持了會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全市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的先進典型興化市中堡中心小學和興化市實驗小學分別向與會同志介紹了他們精心關愛留守學生,“陪伴,守護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工作經驗和“六一關愛周”活動的安排。興化市實驗小學向全市中小學發出了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的倡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倡議書號召全市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工、團員青年、“五老”志愿者積極投入到“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的活動中來,“爭當教師媽媽、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和留守學生結對交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在思想上耐心引導,學習上悉心指導,生活中精心關心,心理上熱情疏導,做留守學生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品德的教導人、成長的保護人,主動履行代理家長義務。 倡議書號召全市中小學在“六一“關愛周期間,通過各種形式,開展送溫暖活動,鼓勵并幫助孩子通過書信、視頻、電話等方式抒發內心情感。按照“一幫一”或“一幫多”的形式,在節假日和周末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學生帶回家,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節日的快樂。 倡議書號召廣大教師和“五老”志愿者積極參加“大走訪大落實”活動,深入留守學生家庭,與幫扶的留守學生的監護人交流孩子在校情況,聽取他們的需求,指導他們科學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校攜手,共同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倡議書號召廣大中小學通過主題班隊會和各類媒體開展宣傳,動員和發動廣大青少年學生參加到關愛活動中來,努力在青少年學生中傳遞關愛之情,形成關愛工作的濃郁的氛圍,進一步構建關愛工作的校園文化和社會環境,為留守學生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為他們的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