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
導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要求“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回顧過去十年,江蘇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涌現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和優秀人才,一起來看我省如何“蘇”寫科教興國之路——
南京:創新專業學院建設
打造南京職教產教融合“新標桿”
近年來,南京職教主動對接南京城市定位和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專業學院建設為抓手,開中職學校專業學院建設之先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專業學院成為南京職教實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標桿”。2017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出臺政策文件鼓勵支持各職業學校根據自身條件,確定專業群和專業學院建設規劃,開展專業學院建設。
2017年11月,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學院在莫愁中等專業學校新校區正式揭牌
南京職業教育專業學院大致有六種類型。 一是與世界著名大學合作。 如在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京衛生高職校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在江北新區合作建設南京南丁格爾護理學院。 二是與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代表企業共建。 如2017年5月,南京地鐵集團與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正式成立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軌道交通學院。 三是政校行企共建。 如依托南京莫愁中專古籍修復專業,市政府批復建設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學院。 四是引領工業4.0。 如2018年底,南京江寧高職校與菲尼克斯電氣共建中德菲尼克斯智能制造學院。 五是助力鄉村振興。 如南京六合中專建設智慧農業學院。 六是專業學院集成建設。 如南京金陵高職校五個專業系部分別與知名企業深度合作,全部建設專業學院。
南京職業教育通過深入開展專業學院建設,圍繞產業升級靶向發力,確保人才培養與就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銜接,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有效推動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配套,學校專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南京職業教育服務南京經濟建設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智慧農業專業學院農產品營銷與儲運專業學生在網上直播帶貨農產品
常州: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實現校企共贏新發展
常州積極打通校企協同育人“最后一公里”,實現學校發展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一是師資共培。開展五年制高職產業教授遴選行動,現已選聘兩批共49名,參與專業建設、教師培養。落實職業學校教師“五年一周期全員培訓”“五年累計不少于六個月一線實踐”要求,實施教師產業服務能力提升項目45個,鼓勵教師開展“四技”服務,打造素質過硬“工匠之師”。“雙師型”教師比例達76%以上。二是專業共建。推動校企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合作設置專業、研究制定專業標準、開發課程體系,職業院校校企共建專業超80%,打造中職省現代化專業群29個,高職國家級重點專業25個、省高水平專業群18個,應用型本科省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建設點3個,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吻合度達86%以上。三是文化共融。成立由全國技術能手、江蘇大工匠等10名省級以上技術技能人才組成的“技術精英”講師團,定期送教進校園,宣傳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師生職業素養提升。四是人才共育。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1+X”證書制度,建設教育部和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6個,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冠名班等項目287個。企業優先錄用合作學校畢業生,除升學和創業的學生外,每年有75%以上的學生選擇在校企合作企業實習或正式就業。
“1+X”考試現場
常州四年內三次入選省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設區市,位列全省第一,獲批創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被列為教育部、省政府共建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相關工作兩次獲省領導肯定批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梳篦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校園開展講座
來源:南京市教育局、常州市教育局
編輯:黃心、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