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9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之高??萍脊ぷ髦黝}發布會。江蘇省教育廳作為發布會分會場,介紹江蘇高??萍紕撔鹿ぷ髑闆r。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
今天(7月19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教育這十年”“1+1”之高??萍脊ぷ髦黝}發布會。江蘇省教育廳作為發布會分會場,介紹江蘇高??萍紕撔鹿ぷ髑闆r。記者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大力培養創新人才,加速匯聚創新資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新突破,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徐子敏介紹,十年來,江蘇在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方面成效顯著。截至2021年底,江蘇高??萍既肆Y源總量達9.2萬人,比2012年增加3.1萬人,增長50.8%;擁有兩院院士79人,國家高層次人才1800余人,高層次人才總數占全國高校10%,一大批優秀青年科學家和高水平團隊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聚焦科技攻關,目前江蘇高校建有各類科研基地(平臺)7000多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69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0家,較十年前增長近2倍,居全國第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獲批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5個,獲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3個。近十年來,江蘇高??萍冀涃M投入快速增長,累計獲得科技經費總額1880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委托科技經費732億元,年均增長10%。2021年,江蘇高校獲得科技經費285.49億元,較2012年的121.14億元增長2.4倍。
在鼓勵高水平基礎研究自由探索的同時,記者注意到,江蘇高??萍脊ぷ髅闇蕠抑卮笮枨?,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科學交叉融合,極大地服務了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十年來,江蘇推動高校在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制造科學等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助推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例如,蘇州大學研制的柔性白光OLED效率達到國際最高,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產OLED產線裝備空白。
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高效科技創新成果為載人航天、南水北調等領域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克多項國家急需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成果近五年應用于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30多個國家重大工程。在能源科學、生態科學、環境科學以及對深海、深空、極地方向的探索研究中,相關科技成果為改善民生和解決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科學基礎。東南大學研制的Ka頻段毫米波CMOS相控陣芯片已在車載、船載和無人機寬帶衛星移動通信和毫米波5G領域得到規模性應用。此外,“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蛟龍”探海、“天和”遨游星辰等重大工程的背后,都有江蘇高校的科研貢獻。
十年來,江蘇高??萍汲晒D移轉化取得新突破。據了解,江蘇現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5個、高??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0個、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16所、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10個,數量均居全國第一。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高校專利轉讓數量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技術交易合同成交數和成交額分別從2017年的18661項、82.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009項、124.81元,增長率分別為44.7%和51.7%;累計成交約11萬項,成交額539.55億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8%、8.7%。
徐子敏說:“面向新征程,我們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高?;A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和建設創新型省份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蘭倩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