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高等學校在華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進一步做好來華留學提質增效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移民管理局綜合司聯合制定《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蘇教外函〔2022〕3號
各設區市教育局、公安局、人社局,各有關高校:
為規范高等學校在華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進一步做好來華留學提質增效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移民管理局綜合司聯合制定《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見附件),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2019年,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外辦聯合印發的《江蘇省高校招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管理辦法》(蘇教外〔2019〕84號)中第五章“勤工助學”相關內容廢止,請各地各校按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印發的《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要求執行。
附件: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省教育廳 省公安廳 省人社廳
2022年2月17日
附件
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高等學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活動,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實施學歷高等教育的高等學校(以下簡稱學校)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勤工助學,是指國際學生在學校的組織和管理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實踐活動,不包括學校按照教學計劃組織國際學生參加教學實習和社會實踐。
第四條 國際學生校內外勤工助學活動按照學有余力、自愿申請、扶困優先、遵紀守法的原則,在學校統一領導、統籌安排下進行。學校應當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明確本校國際學生勤工助學具體辦法及內部相應職能部門的權責。
第五條 國際學生校內外勤工助學,原則上每周不超過8小時,每月不超過40小時。寒暑假期間,原則上每周不超過16小時,每月不超過80小時。
第六條 學校不得安排或授權學生參加有毒有害和危險的生產作業,且須確保從事勤工助學活動的國際學生已購買覆蓋勤工助學活動的保險。
第七條 國際學生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設置應以校內教學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學校公共服務等為主。崗位設置既要滿足學生需求,又要避免占用正常學習時間。國際學生校內勤工助學活動的薪酬支出由學校統籌安排。
第八條 國際學生勤工助學按以下標準計酬:校內固定崗位按月計酬。每月40個工時的酬金原則上不低于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可適當上下浮動。
校內臨時崗位按小時計酬。每小時酬金可參照學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合理確定。
校外勤工助學酬金標準不應低于學校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由用人單位與學生協商確定,并在聘用協議中寫明酬金數額。
第九條 國際學生從事校外勤工助學活動,需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一)年滿18周歲,符合勤工助學崗位所需的身體條件;
(二)在中國境內持有有效學習類居留證件,且剩余有效居留時間為六個月以上;
(三)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品行端正、表現良好,無違法犯罪記錄和違規違紀行為;
(四)已在當前學校連續學習一年以上的本專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研究學者;
(五)學業進展和出勤率達到學校要求;
(六)學校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條 學生應將與用人單位之間簽署協議書副本提交學校備案,同時提交單方承諾函,對風險承擔等方面作出承諾。
第十一條 國際學生在校外從事勤工助學活動,須持協議書、學校證明函件及相關材料,按照有關規定于十日內向學校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居留證加注工作單位、期限等勤工助學相關信息。持用未加注勤工助學相關信息的居留證不得進行校外勤工助學活動。
國際學生變更校外勤工助學單位、期限的,應持新的協議書及學校證明函件,于十日內到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變更加注信息。
國際學生因用人單位中止協議等原因終止校外勤工助學活動的,應于十日內向學校提交書面報告,并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加注信息變更。
第十二條 勤工助學地域范圍限于學校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內。每次申請勤工助學期限不超過學習類居留許可有效期,且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三條 國際學生如有以下情況之一,學校應取消其勤工助學資格,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報告:
(一)完成學業、肄業、休學或退學的;
(二)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或學校相關管理制度的;
(三)道德品質低劣、違反社會公序良俗,造成不良影響的;
(四)出現因勤工助學影響學業等學校認定已不宜繼續勤工助學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條 國際學生勤工助學超出崗位范圍或規定時限的,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第十五條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會同當地公安、移民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國際學生勤工助學活動進行協調和監管,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學校結合本校及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完善國際學生勤工助學實施細則,根據當地相關規定對國際學生勤工助學崗位范圍實施動態管理。
第十六條 學校應切實履行國際學生勤工助學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日常教育、檢查和跟蹤管理,規范國際學生校內校外勤工助學活動。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