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近日對外發布。意見要求,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一時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今后,中考不劃“重點”了,沒有了原來劃定的考試范圍了,這些都傳遞出...
《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近日對外發布。意見要求,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一時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今后,中考不劃“重點”了,沒有了原來劃定的考試范圍了,這些都傳遞出哪些教改信號?一線教師又該注重對學生哪些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研究專家針對這一問題既表達了看法,又提出了教學改進建議。
信號1要從“考什么教什么”轉變為“教什么考什么”
業界普遍認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主要是因為,先前考試大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校“考什么教什么”,而取消考試大綱,按照課程標準命題,才能讓學?!敖淌裁纯际裁础?,實現畢業和升學的統籌。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要兼顧畢業和升學兩個功能,此次就是要通過優化試題結構、合理設置試題難度、推進試題內容改革等措施,來兼顧初中生學業水平考試畢業和升學兩個方面的功能。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學會秘書長、西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學會辦公室主任杜志勇表示,“考什么教什么”使師生在學習中,以題迎考,以題應考,讓刷題成了常態。以往的“考什么學什么”未必能提升一個人對于學科的喜愛,未必能喚醒并塑造一個人真正的知識素養,也未必能形成真正的具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從“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是一種對目前學習考試這對矛盾統一體的改革,也是一種對教育教學本真的回歸,是一種理性的認知,這種回歸不但應該還學生以學習內容的可控性,也還教師以授課內容的可控性。越教越難不是課堂的追求,教有所獲,獲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才是知識傳授之于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但同時,“教什么考什么”需要教師有一種覺悟式的改變,教師要肯于改變既有的思維方式與操作方式,能真正地反思知識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關注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的問題,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需求,具有一種正確的課堂評價取向。
信號2禁止超標命題、減少機械記憶試題
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義,就是要求教育考試部門或學校要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試題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品德修養等方面素養的考查,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和宗教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對此,北京市市級學科帶頭人、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中學數學培訓教師張東在采訪中表示,取消大綱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建議廣大教師要在教學中必需要以“雙基”為載體,通過情境創設、問題引領、任務拓展、變式拓展等活動,讓學生在充滿學科思維、凸顯學科本質的學習活動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知識是怎樣發生的,怎樣形成的,怎樣應用的,使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然,更知道何由以所以然,并感悟過程中蘊含的學科思想、積累思維經驗,增強創新意識和遷移能力,從而使學生從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
信號3未來中考將更加靈活、寬泛
中考“考綱”的作用,對于很多一線教師來說都不言而喻,有了考綱,教學的針對性會更強,中考復習時間短,內容多,考綱對于師生來說,就學習和復習的重點,只要督促學生重點掌握,就能在考試中發揮作用,這樣可以提高復習的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但沒有了‘考綱’,并不意味著未來的考試沒有方向?!北本┦许樍x區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教研員劉艷輝表示,課程標準就是考試命題的依據,考綱取消后,對師生而言,備考的范圍肯定是會擴大的,實施初期師生會有一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依據課程標準落實教學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點,不管題型如何變,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此外,一些教研專家還表示,隨著改革的逐步推進,中考將會逐漸淡化應試的痕跡,削弱應試教育的影響力,廢止考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應試教育帶來的社會焦慮和壓力,課程標準是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中考命題將因此“松綁”,未來中考試題將變得更加靈活、寬泛。家長和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新的教改趨勢要求,并對標素質教育的要求,注重對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教研員、特級教師何郁表示,以語文學科為例,取消考綱后,師生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學科學習:一是在語文學習中深悟中華文明內涵,探究中文之美;二是在學習中培養家國情懷,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三是要做中華文明文化傳播的使者,積極運用中文語言文字這一載體,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